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风光资讯 > 新能源汽车

国家能源局杜忠明: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充电设施,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在电化学储能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024-03-16 12:56:41 来源:睿见Economy

关键词:

新能源储能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于3月15日-1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出席并演讲。

  杜忠明介绍到,近年来,国家能源局会同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供给,大力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在加强高速公路方面,国家能源局与交通运输部等单位联合印发了《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行动方案》,提出未来三年的建设任务和布局目标。面对节假日暴涨的充电需求,国家能源局牵头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节假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重视并加强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保障。为了更好地促进交能协同,国家能源局牵头出台了《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车网互动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

  二是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

  截止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到859万台,同比增长65%,有6328个服务区配建了充电设施,占服务区总数的95%。北京、上海、河北、安徽等15个省市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已经全部具备充电能力,为应对潮汐式的出行充电难题,多地针对节假日专门制定了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配置大量移动充电设施,节假日充电保障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三是农村地区的充电网络加快完善。

  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聚焦农村地区的充电短板,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积极推动农村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商业中心、交通枢纽、聚集村落、旅游景区等地点布局充电设施。截止2023年底,广东、海南、江苏等12个省份已率先实现了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国家能源局持续指导电网企业加强农网建设,优化报装流程,去年年底我们启动了充电基础设施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的创建工作,力求以点带面地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

  四是着力推动车网融合发展。

  国家能源局积极推动各地实施《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和电网融合互动的意见》有关要求,指导行业开展智能有序和双向充电场景的关键技术标准修订。围绕园区、社区等重点场景打造示范样本,以城市为主体完善规模化、可持续的运营模式,以项目为主体,建成一批技术先进、模式清晰的V2G示范案例。

  杜忠明指出,总体来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顶层设计日趋完善,已经形成了有效支撑充电网络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

  同时,他还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强细化制定政策保障,加大与发展改革、交通运输、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的协同力度,持续提升充电保障水平,以更加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地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二是优化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持续优化城市公共充电网络的建设布局,加快补齐县城、乡镇建设短板,推动新建居住社区落实配建要求,优化既有居住社区的充电条件,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着力优化高速公路充电和农村充电两个重要场景,督导各地落实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建设行动,压实服务区的责任,增加充电点位,完善并下沉充电运营保障体系,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在适宜使用新能源车的农村地区有效覆盖。

  三是提升配电网对大规模新能源汽车接入能力。前不久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打造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系统,力争到2025年配电网承载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的接入能力。

  四是支持车网融合发展和技术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充电设施,强化对新能源汽车充放电行为的调控能力,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在电化学储能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车网互动,光储充换一体站的示范试点。加强对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和规范,强化顶层设计和工作统筹,指导各地科学系统做好大功率充电设施的总体规划,推动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提质升级。

  杜忠明强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正在深刻影响着能源和电力发展的格局,新能源汽车和电力系统融合互动,已成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抓手,“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与各界一道共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