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南方电网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 电力行业是我国碳排放占比最大的单一行业,减排效果直接影响“双碳”目标的完成进度。服务“双碳”目标,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一直在行动。 并网容量超2500万千瓦 助跑新能源发展 低纬度的海风,无论冬夏,都能给在惠州惠东海边度假的游客带来凉爽而舒适的体验。现在,它还被赋予新的使命。50千米以外,40台100多米高的海上风车已经安装完毕,为惠州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 近年来,广东可再生能源开发如火如荼,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方兴未艾,成为广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是风光水等零碳能源发展迅猛,另一方面是有电送不出去而造成的弃风、弃光、弃水现象。广东电网公司去年6月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依托数字电网建设,分层分类打造省、超大型城市、地市、园区等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组建全国首个省级电网新能源服务中心,全力支持新能源能并尽并,并依托数字技术,增强对新能源的可观、可测、可控水平,支持众多新能源发电设备作为主力电源参与电力系统调控过程,新能源的送出和消纳情况大有好转。截至2021年底,广东新能源并网容量超过2500万千瓦,省内风、光等新能源实现全额消纳,全省新能源占比上升至16%。 加速发展的新能源,给并网后的科学运维带来新的挑战。广东电网能源发展公司成立海上风电运维团队,为新能源投资主体提供并网一站式运维服务,对风电场设备进行维护、预试、巡检和数据分析,确保海上风机的每一度电都能安全送进千家万户。 加快构建现代化电网 破解“靠天吃饭”难题 在大湾区中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这些天,该项目已完成换流阀的安装工作,相当于给这个工程安装上“心脏”,将来自西部的清洁能源送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超高压电力分解成多个小电网,在出现停电等故障时,将故障范围控制在小区域。 由于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低的特点,电网建设已成为推进新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广东电网公司加快构建现代化电网,加快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发展的坚强主网架,加快推进保障广东电力供应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可再生能源送出通道建设,在支持广东新能源发展上蹄疾步稳,为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提供充足“电动力”。 然而,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可根据用电峰谷规律安排发电厂的生产计划,做到供需精准匹配,天气却随时“变脸”,发电高峰与用电高峰存在错位,如何破解“靠天吃饭”的难题? 去年8月,广州市虚拟电厂首试牛刀。当天深夜的荔湾龙溪,家家户户空调开足马力,居民用电节节攀升,电网负荷一度告急。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通过虚拟电厂平台向公交充电公司发出首条直调指令,精准削减变电站负荷,瞬间降低80台电动公交充电功率,调整公交充电计划时间,保障了2000户家庭的空调用电,令居民一夜好梦更清凉。次日清晨,公交车重新“电力十足”。 虚拟电厂通过动态调节实现电网供需平衡,达到如同临时新建一座小型电厂的效果。广州去年拿出900万元专项资金,加快推广虚拟电厂,电网负荷在一增一减之间,实现了削峰填谷,电网的“柔性”更强。 虚拟电厂只是其中一个缩影。接下来,广东电网公司还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省级,广州超大型城市级,惠州、汕尾、阳江、韶关等地市级,以及横琴、南沙、松山湖等园区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 深挖分布式潜力 光伏也能“唱主角” “分布式光伏发电就是通过画面所展示的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实现光转电,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敞亮的大厅,洁白的墙面,醒目的标识,详细的综合能源知识普及,日前,南方电网广东惠州惠阳供电局综合能源体验厅吸引不少客户驻足了解。 实现快速降低碳排放,需要改造或新增大量绿色、低碳、零碳技术,在土地等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南粤大地,如何让光伏当主力?广东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经理刘树楷说:“关键是因地制宜,成片大规模建设条件不够,我们就深挖分布式的潜力。”该公司主动将作为对外服务窗口的各供电局营业厅进行升级改造,将分布式光伏等上墙展示,鼓励用户利用闲置场地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推动全社会参与太阳能开发利用。 在清远新马村屋顶上,一块块蓝色的光伏板鳞次栉比,不仅省去自建遮光棚的数万元费用,还可获得每年每平方米5元的租金收入。2022年,新马村光伏的“星星之火”将聚成“燎原”之势,发电量预计将达到338万千瓦时,可实现未来15年新马村区域内供电量的碳中和。除此之外,从建筑屋顶到茶园荒山,从沿海滩涂到养殖鱼塘,星星点点的“渔光互补”“茶光互补”等新型复合式光伏在广东快速发展。 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累计建成光伏发电装机102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512万千瓦,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