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与研究 > 产业研究

钠离子电池:储能市场新兴蓝海,龙头强者恒强

2022-06-06 17:34:22 来源: 乐晴智库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储能钠离子电池

政策驱动

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目标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3.3万亿千瓦时左右。

《规划》提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装备攻关。涉及的技术中,除去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高海拔大功率风电机组、新一代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绿氢制备等技术之外,多项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也被囊括其中,包括钠离子电池、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硫电池。

目前,储能市场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不过电化学储能占比近年来快速攀升。《规划》中也将电化学储能作为发展指引聚焦的一大要点。

当前,锂电依旧是业内主流路线,但随着宁德时代中科海钠等多家企业入局,钠离子电池也在快速崛起,成为储能市场中的焦点。#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发展进程

2010年以来,钠离子电池受到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更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世界第一家钠离子电池公司英国Faradion公司于2011年成立,并于2015年首次将所生产的层状氧化物体系钠离子电池运用到电动自行车中,当时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仅在80Wh/kg左右。

随着法国Tiamat、中国中科海钠等全球领先钠离子制造公司陆续成立,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快速增长。

目前,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已达到160Wh/kg,逐步追赶磷酸铁锂电池,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资料来源:宁德时代官网

钠离子电池概览

钠电池近年来研究逐渐走向成熟,由于钠离子储量为锂储量420倍,存量丰富、价格低廉,理论bom成本较锂电池可减低30%-40%,且钠电池安全性、高低温、快充性能更优异,因此在储能、两轮车等市场具备广阔应用空间。

相较钠离子,锂离子半径小、标准电势高、比容量高,是发展电池的首选,但目前锂资源的短缺限制了下游发展,市场开始重视元素丰度更高的钠电池。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结构类似,目前研究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体系、普鲁士蓝化合物体系、聚阴离子化合物体系等。

钠电池能量密度更低,即要求相同续航里程,钠离子电池体积要求更大,比如之前的磷酸铁锂更适合公交车等大型客车,三元锂电更适宜小轿车。

钠离子电池在规模化应用后成本有望低于铁锂电池,可在大规模电化学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得到广阔应用,有望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和有效替代。

 

资料来源:宁德时代发布会,银河证券

钠离子电池在推广期的成本为0.5-0.7元/Wh,发展期0.3-0.5元/Wh,爆发期将降低到0.3元/Wh以下,有望依靠自身规模优势快速推广钠离子电池的应用。

钠离子电池会先在储能和两轮电动车等对能量密度敏感度低的领域推广应用。

钠电池逐步走向产业化,但锂电池仍会是长期最主流技术路线。

钠离子电池是一种补充而不是一种替代。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在多元场景下,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电池对锂资源的依赖。

 

资料来源:中国新源要闻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

钠电产业链布局承袭锂电,利于产业化快速导入。

当前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链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布局尚不成熟。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结构与锂电类似,包括上游资源企业、中游电池材料及电芯企业。

产业链部分环节变化如下:铝箔代替铜箔,钠盐代替锂盐,隔膜材料没有变化。由于钠离子的特性,正极、负极,包括电解质等均需要切换,产业链布局仍需完善。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

 

行行查数据显示,钠离子电池上游原材料企业主要包括攀钢钒钛、河钢股份、建龙集团和华阳股份等;铝箔企业包括鼎盛新材、万顺新材、南山铝业和云铝股份等;氰化钠相关企业包括安庆曙光、河北诚信、重庆紫光等;二氧化锰相关企业包括湘潭电化、红星发展等。

中游电池材料沿袭锂电格局,传统锂电材料龙头具备先发优势。电池级碳酸酯相关公司包括石大胜华、海科新源、奥克股份等;电解液主盐企业包括天赐材料、多氟多、江苏国泰、永太科技等。

正极材料有普鲁士白、层状氧化物两类材料,克容量160mah/g。正负极材料主要企业有: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和翔丰华等。

负极材料开发能让钠离子存储和快速通行自由穿梭的具有独特孔隙结构硬碳材料,克容量可达350mah/g以上。

电解液:开发适配正负极材料的新兴独特电解液体系,在制造工艺方面可以与现有制造工艺和设备相兼容。

钠离子市场格局

全球近三十家企业开始布局钠离子电池,储能、电动车应用多点开花。

除了Faradion、Tiamat和中科海钠世界三大钠离子电池生产厂商外,美国NatronEnergy、中国钠创新能源等二十余家企业纷纷布局商业化钠离子电池,并逐步拓展产业化应用,包括储能电站、5G基站、车用电池等。

海外主要公司还包括英国FARADION公司、美国NatronEnergy公司、法国Tiamat、日本岸田化学、丰田、松下、三菱化学等。

目前,国内钠离子产业化中有两类企业备受关注。

一类是以宁德时代为首的锂电龙头企业,具备规模化起量迅速、上下游客户结构稳定两大在位者优势,有利于其快速抢占钠电市场。国内还有包括鹏辉能源、欣旺达在内的多家公司均已布局钠离子电池。

 

另一类是以中科海钠为首的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研发的新锐企业。其研发基础雄厚,涉及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全领域,量产走在世界前列,具备先行开拓市场潜力。

宁德时代所用普鲁士白体系成本优势显著,也拥有迄今为止最高电池密度,而中科海钠层状金属氧化物体系则显示出优越的循环性能,长期将呈现错位竞争关系,而非完全替代。

国内部分企业钠离子电池布局: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

2021年7月宁德时代率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基于材料体系的一系列突破,宁德时代研发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充电、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低温性能与高集成效率等优势。

目前,宁德时代已启动相应的产业化布局,预计于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可大规模量产。

资料来源:宁德时代官网

中科海钠(华阳股份与之合作建厂线)与浙江钠创(浙江医药持股40%)也在领先布局这一领域。

其中,山西新阳清洁能源与中科海钠主导的1MWh 钠离子储能系统已在山西落地。

2021年底,中科海钠宣布将与三峡能源等合作,共同建设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届时规模化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将得到首次验证。

爱玛科技发布的钠离子电池,未来将搭载在自己的电动两轮车上。

国内企业相关技术路线: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

目前国内在钠离子电池产品研发制造、标准制定以及市场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正在全面展开,钠离子电池即将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长远来看,钠电池已具备量产技术,但大规模应用还需2-3年时间,且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储能、两轮车,动力电池仍以锂电池为主。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