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全球争先恐后拓展储能新模式

2022-08-26 08:55:26 来源:中国石油报 李小松

关键词:

储能市场储能产业

日前,挪威可再生能源投资商Magnora公司和加拿大阿尔伯塔投资管理公司分别宣布进军英国电池储能市场。储能是解决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系统波动性、间歇性问题的有效技术。随着全球加速迈向碳中和、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储能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未来10年全球储能市场有望强劲增长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途径之一。相比于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普遍存在间歇性、波动性等问题,需要依靠储能技术来进行调节,发展储能成为各国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撑。

  近年来,随着各国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全球储能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局面,由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统计,2021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18.3吉瓦,同比增长185%。其中,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最大,首次突破10吉瓦,达到10.2吉瓦,是2020年的2.2倍。

  与此同时,全球储能技术也迎来飞速发展。新型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最快,目前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全钒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已具备大规模产业化条件;钠离子电池、铅碳电池、锌基液流电池等也已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

  随着电池组成本继续下降、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以及对储能等灵活性资源的需求增加,未来10年全球储能市场有望强劲增长。彭博新能源财经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预计,从2022年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将以3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2030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58吉瓦,是2021年创纪录值(10吉瓦)的近6倍。该机构表示,尽管供应链限制在短期内抑制了储能部署,但更多市场开始将电池用于大容量应用领域,如辅助服务和削峰填谷等。

  中国将持续主导亚太储能市场发展

  美国、中国引领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CNESA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两国新增储能装机容量分别占全球的34%和24%。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2022—2030年,美国和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储能市场。

  当前,美国是全球最大、增速最快的储能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指出,美国政府从配置目标、财政支持、技术研发等方面出台政策鼓励储能项目的研发、示范与应用,其中投资税收抵免(ICT)政策激励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美国储能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清晰的技术路线和有效的商业模式,市场化机制成熟,经济性快速提高。伍德麦肯兹7月28日发布的《全球储能展望》表示,未来10年美国仍将是储能市场的领导者,到2031年美国将成为年均部署27吉瓦储能系统的储能市场。

  在中国,储能政策和市场环境是促进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近一年多来,从国家到地方各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储能利好政策。例如,今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当前,国内大规模储能项目陆续启动,储能技术进步迅猛。同时,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和峰谷电价套利是当前中国电化学储能最主要的收益渠道,储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伍德麦肯兹表示,受到《“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中国将持续主导亚太储能市场,预计到2031年需求将超过400吉瓦时。

  欧洲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全球第三大储能市场。尽管《全球储能展望》显示,由于该地区电网规模市场难以稳定、需求滞后,预计到2031年其储能需求仅为159吉瓦时,但由于欧盟REPowerEU计划将推动欧盟可再生能源供应占比增加,预计欧盟储能市场也将受到进一步推动。

  探索商业模式保障储能安全

  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内外储能安全事故也在不断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3日,今年全球共发生17起储能安全事故,大多数是锂离子电池储能事故,引起了社会对储能安全的关切。储能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难题。

  “储能产业在面对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在6月底2022年中国(山东)储能应用安全与技术研讨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强调,“首先就是应用安全方面,要树立储能产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安全意识,强化标准规范引领和安全保障作用,加快制定新型储能安全相关标准,规范行业管理,强化安全风险防范。”

  随着储能市场的商业前景越来越好,越来越多金融机构进入储能领域,这些新的市场参与者推动了对创新商业模式的需求,比如创新的“储能即服务”模式。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陈海生近日表示,尽管目前各地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已建储能项目大多还未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模式,能够获得调峰、调频以及容量补偿等多重收益的市场机制细则尚为空白。

  作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美国储能产业已具备规模化和经济效应,其发展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表明,在美国电力市场中,新型储能主要通过提供调频辅助服务获得收益。

  美国较为完善的电力市场机制,为储能参与市场竞争获得经济收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7年以来,美国已发布多项法案确定储能参与容量、能量及辅助服务市场的准入身份。

  各国的储能发展

  调研机构Mercom Capital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储能领域融资158亿美元,世界各地储能开发商筹集的资金几乎相当于2021年全年融资金额的总和。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储能作为关键技术,其产业正在高速增长。今年以来,各国积极推动储能产业布局,让可再生能源广泛融入现有电网系统。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各州积极推进大规模电池储能项目,联邦政府和州级政府相继出台了补贴支持政策。年初,澳大利亚政府大力支持大型电池储能技术的研发,以高达1亿澳元的资金支持配有先进逆变器技术、规模在70兆瓦以上的大型电池储能项目。7月,已经有12个大型电池储能项目入围,提交完整申请后可获得财政支持。

  在维多利亚州,茂能公司计划部署建设的240兆瓦/480兆瓦时电池储能系统(BESS)已经获得开发批准。维多利亚州政府还为“邻里规模”(neighbourhood-scale)的电池储能提供了一轮资金。

  CS Energy公司在昆士兰州计划部署200兆瓦/400兆瓦时电池储能系统。这是由2022年昆士兰州预算提供资金在该州部署的13个电池储能系统之一。

  新南威尔士州也宣布了一项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新资产竞价计划。竞价流程为期10年,首轮竞价将授予2.5吉瓦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及600兆瓦长时储能装机协议。

  澳洲公司Sun Cable计划建造一个高达20吉瓦的太阳能发电场,并配置36—40吉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该项目计划于2024年初开始建设,已获得了2.1亿美元融资。

  印度

  为了确保储能发展能够匹配印度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的步伐,印度需要进一步完善部署,激励储能工作的开展。印度政府此前推出了24亿美元的电池生产刺激计划。今年初,印度重工业和公共企业部表示,信实工业等10家公司已经申请加入政府的电池生产补贴计划,厂商拟投标电池存储容量达130吉瓦时,是政府目标的2.6倍。

  为了实现能源转型,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印度市场对储能系统有很大的需求。该国制定了到2030年实现部署450吉瓦太阳能发电设施和风能发电设施的目标。根据印度中央电力管理局的预计,到2030年,累计部署的储能系统规模将达到27吉瓦/108吉瓦时。据外媒消息,今年4月,印度太阳能公司(SECI)启动了一项500兆瓦/1000兆瓦时的大规模独立电池储能试点招标。

  此外,根据印度储能联盟(IESA)的数据,为了在2030年之前将500吉瓦的非化石燃料能源整合到电网中,印度至少需要160吉瓦时的储能。这个储能容量包括表前电网规模的储能、直接整合可再生能源的储能、输配电网的储能以及为平衡电网提供辅助服务的储能。

  南非

  储能是帮助南非实现绿色能源转型和电力繁荣的关键举措之一,在南非市场有很大的潜能亟待挖掘。今年3月,南非电网运营商表示,计划在南非8个地点开发和部署总规模为199兆瓦/832兆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并且还在考虑部署另一个规模更大的储能项目。

  4月初,南非首次实现了“光伏+储能”微电网与大型电网并网,逐渐提高的微电网投资回报率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项目的投建积极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商Scatec已开始在南非建设3个共有1.1吉瓦时储能容量的“光伏+储能”项目。在投入运营后,这些项目将拥有540兆瓦的光伏发电和225兆瓦/1140兆瓦时的电池储能容量。

  近日,南非头部电力供应商Eskom宣布了即将进行的主要电池存储部署,包括项目地点和规模。7月31日,Eskom表示,计划于2024年12月之前让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宣布的500兆瓦国家储能部署中的第一个电池储能系统上线运营,其装机容量为343兆瓦。

  其他地区

  除去以上几个国家,今年世界上最大的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FB)储能系统之一在日本北部的北海道岛正式上线;新加坡目前容量最大的储能电站——裕廊岛储能项目已正式开工;阿联酋马斯达尔城日前宣布启动一项热能储存电力项目,采用再生铝合金相变材料储热技术,将能量以热量的形式存储在由回收铝和硅制成的金属合金中,并利用发电机将其转化为电能,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按需供应电力和可用热量……(文/王玥)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