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2011年以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快速向低碳形式转型,可再生能源装机加快发展,尤其是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在最近几年成为全球新增装机的主力。 电力系统的波动性将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而日渐提升,同时用电侧的电气化率提升也进一步增加了电力系统调度的挑战,因此电网需要大幅提高灵活性,各类储能技术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探讨的储能需求主要以提升电网灵活性的电力储能装机为主。 光伏风电度电成本持续下降 可再生能源装机与日俱增 2010-2020年,公用事业光伏平均度电成本(LCOE)下降了85%,集中式光伏LCOE下降了68%,陆上风电LCOE下降了56%,海上风电LOCE下降了48%,光伏和风电技术发电成本已经达到或低于化石燃料发电成本。2011-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增长超过130%,而不可再生能源仅增长了24%。 图:2010-2023年全球光伏、集中式光伏、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平均度电成本和PPA/现货竞拍电价 图片资料来源:IRENA,国信证券 自2014年以来,以光伏、陆上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已经开始超过非可再生能源。2021年,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064GW(不含抽蓄),发电量约为8000TWh。为了实现全球升温1.5°C的情景,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仍将相比于2020年增加2倍以上。 图:2001-2021年A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新增装机(GW)及占比(%) 图片资料来源:IRENA,国信证券 可再生能源发展刚需下 储能大有可为 2011年以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快速向低碳形式发展,可再生能源装机加快发展速度,尤其是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在最近几年成为全球新增装机的主力。 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达到3064GW(不含抽蓄),其中风电为825GW,光伏849GW。过去1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始终保持8-10%附近的年化增速。 图:2011-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量(GW)及同比增速 图片资料来源:IRENA,国信证券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间歇性电源占发电量的比例逐步提高,截至到2020年,德国、英国已经突破或者接近30%,欧盟地区整体也已经突破20%。美国和中国分别达到12和10%,并且中国未来5年将快速提升占比。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和装机容量预测 在比较了国内的权威能源研究机构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以及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研究预测,两家机构虽然对于全球发电量的预测存在15%的差距,但对于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占比,以及发电量占比较为趋同,可以借鉴两家机构对于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间歇性电源的消纳占比,用于预测储能市场的发展依据。 两家机构均认为,在2030-2035年全球风电光伏消纳占比将达到40%以上,2050年达到60%以上。 图:两家能源研究机构的预测对比 图片资料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IEA,IRENA,国信证券 中远期全球储能路线规划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提高,能源系统对储能的需求越强。 北美地区、欧洲净负荷长期波动较大,需要更多的长期储能,因此储电量占年用电量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洲,分别达到1.8%和1.6%;而且北美光伏装机容量较多,净负荷短时尺度波动较大,因此对短时储能的需求也较大,储能装机需求达到最大负荷的39%,是长时和短时最大的市场之一。 亚洲地区幅员辽阔,内部各区域特点各异,东亚、南亚季风型气候明显,风电出力的季节性波动较大,因此需要配置较多长期储能。西亚、中亚光伏装机占比高,且外送电力流较大,对短期储能需求较高;东南亚水电资源丰富,调节能力充足,对储能需求较少。 非洲和中南美新能源渗透率相对较低,净负荷波动主要体现在短时尺度,特别是非洲光伏装机占比大,需要大量短时储能减少弃光,储能装机需求约为最大负荷的30%;中南美洲水电资源丰富,为系统提供充足的调节能力,因此储能装机需求最小,仅占最大负荷的12%。 综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计2050年前,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将为全球带来约4.1TW、500TWh的储能需求。 图:2050年全球各区域储能装机容量预测(考虑地区差异) 资料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国信证券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下,清洁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风电、光伏发电将成为清洁能源的绝对主力。而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新能源消纳以及电网安全保障必要保障,在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都会得到广泛的应用,需求空间广阔,储能产业,未来可期!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