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五大化工巨头均布局储能!

2023-07-27 20:37:16 来源:盛虹集团公众号等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近几年,新能源产业如日中天,带动了储能市场持续爆发。本来这一赛道已经是群星闪耀,市场竞争激烈,但化工巨头们也嗅到了商机,巨资介入,展开血拼。盛虹/恒力/巴斯夫/万华/桐昆均大力布局储能!

  盛虹,306亿!

  2023年7月18日,江苏省苏州市重大产业项目现场推进会在苏州代管县级市张家港召开,盛虹控股集团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在现场正式开工。

  盛虹动能张家港超级工厂项目,总投资306亿元,总体规划产能60GWh,建设新型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研发、检测认证和生产制造一体化基地。依托盛虹的产业链优势,项目建成后核心原材料的成本自控比例可超65%,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新型储能领域灯塔工厂、工业4.0的先行者。

  盛虹动能新能源电池研究院,新能源电池研究院包含研发中心、检测认证中心及孵化中心。研究院将聚焦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围绕电池材料、电池安全、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系统集成、电池回收等全栈技术领域进行创新探索、重点突破,努力发展成全球顶级的储能技术研究机构。

  化工巨头盛虹集团创立于1992年,是石化炼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全产业链一体发展的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拥有上市公司1家(东方盛虹,000301),实体公司超30家。

  事实上,早在2022年12月15日,盛虹新型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在江苏泰州签约,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30亿元,预计2023年7月底前实现投产,同年12月底前实现量产。项目将利用国际领先的预锂化、智能传感、毫秒级主动保护、多端直流控制等全链条“护城河”技术,打造从电芯、模组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2022年10月底,盛虹集团储能总部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江苏吴江。项目将以锂电池及储能系统集成为核心,打造从材料、电芯、模组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项目计划在吴江区域规划产能规模50GWh,将分期进行建设,总投资额200亿元。其中一期将建设16GWh新型锂离子储能电池项目,投资额125亿元。

  除了储能电池项目以外,2022年11月,盛虹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东方盛虹还曾公告,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布局,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公司的二级控股子公司湖北海格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配套原料及磷酸铁、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186.84亿元,建设期为2年。

  巴斯夫布局储能

  2023年7月16日,巴斯夫披露,与科技创新型企业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在江苏省溧阳市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将重点关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新的研究中心被命名为“巴斯夫–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联合研究中心”,该中心旨在加速在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先进材料和解决方案的创新。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电池和电池包的材料和解决方案展开合作,重点关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这些被广泛认为将在下一代电动汽车和储能发挥重要作用。

  恒力进入储能锂电池产业

  2023年6月12日,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正筹划以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宁波利维能储能系统有限公司(收购其持有的安徽利维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不低于51%的股权且不高于76.92%股权,交易完成后,安徽利维能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松发股份控股股东为恒力集团。收购储能业务后,松发股份将能得到来自大股东恒力集团的有力支持,得益于其在锂电池隔膜等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产业布局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将能对安徽利维能产生足够的支持。

  恒力石化2022年年报显示,预计有20万吨/年电池级碳酸二甲酯(DMC)将2023年年中逐步投产;锂电隔膜方面,营口厂区年产超强湿法锂电池隔膜4.4亿平方米(其中2.2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涂布膜),第一条线6月1日官宣投产。

  万华化学打造“锂电池材料生态圈”

  被誉为中国最赚钱的化工龙头企业,万华正在推进“锂电池材料生态圈”新能源战略,在上游锂资源(盐湖)、正极前驱体、磷酸铁锂、三元、硅碳负极、六氟磷酸锂、溶剂、NMP、PVDF、回收冶金、钠电正极到硬碳等产业链均有所布局。

  2023年5月,万华化学在股东大会上,高层明确表示,加大电池材料资本开支。2023年,万华化学在电池材料项目计划投资33.4亿,同比大增173.8%。

  桐昆集团注资80亿元项目

  2023年4月29日,位于河池大任产业园的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佑灿项目1万吨/年磷酸铁锂产线开始投料试车。

  据了解,桐昆集团旗下广西佑灿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80亿元,用地约1200亩,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25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具备年产18万吨磷酸铁锂、18万吨磷酸铁和80万吨硫铁矿制酸的生产能力。

  项目终端产品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将有效服务于锂离子电池产业、新能源汽车、储能以及5G基站等相关行业,目标定位为建成绿色新能源材料产业示范项目。

  化工巨头缘何跨界储能领域?

  在国家大力推动“双碳”的产业政策下,传统的石化化工经营发展受到较大限制,尤其在能耗领域。而新能源与新材料行业受到政府层面鼓励及优惠政策的支持而迅速壮大,且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因此,众多化工企业纷纷介入布局,期望成为自己公司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传统石化、化工行业与新能源产业有着天然的技术等方面的衔接优势,且传统能源化工企业由于体量大、发展历史长、往往积累了相当体量的可利用土地等资源,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若能充分挖掘利用,未来对于传统能源企业转型乃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来源:盛虹集团公众号,巴斯夫大中华区官网等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