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储能中国网获悉,10月1日,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校企合作揭牌及基金捐赠仪式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举行。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亮,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庄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三级顾问陈竟成,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珺,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章,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刚领,西安西瑞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海吉,广州烯湾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副总裁冯羽参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储能平台主任王成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巩金龙,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天友,学工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校友与基金事务处、自动化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部分教师、学生代表出席仪式。仪式由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常务副主任焦魁主持。 王成山在致辞中指出,储能是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新兴产业,加强储能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意义重大。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作为全国首批三所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之一,汇聚全校和产业优质资源,集学科建设、科技攻关、人才培养于一体,覆盖电化学储能、燃料储能、储能系统安全等储能技术领域全链条,致力于为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他表示,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将聚焦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融合两大特色,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储能产业新生态,助力我国能源科技自立自强。 仪式上,校企双方领导共同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实训基地、天津大学—沃太能源储能系统安全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平高储能科技储能技术联合研究院、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西瑞控制储能技术联合研究院、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烯湾氢能科技氢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相关企业将在未来三年向天津大学投入至少1900万元经费用于储能技术领域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天津大学2023级能源动力专业工程博士王珺向天津大学捐赠沃太能源储能人才发展基金100万元,中自科技董事长、天津大学四川校友会执行会长,自动化学院1982级工业自动化专业校友陈启章向天津大学捐赠中自科技储能奖励基金100万元,相关基金将用于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奖学金、奖教金等事宜,助力学校事业发展。 赵亮表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与天津大学始终保持紧密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将以此次设立实训基地为契机,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电网资源、品牌、技术优势,为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提供有力支撑,共同促进储能领域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王珺介绍了沃太能源在便携式储能和国际化业务等方面的进展,希望今后与天津大学在自主创新、储能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陈启章表示中自科技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同时发力,希望与母校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和科技攻关方面取得更多合作;田刚领指出平高集团希望与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在储能装备系统、储能安全稳定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王海吉期待通过和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的合作,孵化出更多真正提升储能安全、储能效益低成本、高技术的储能技术产品;冯羽希望烯湾氢能与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在氢能核心材料方面深入合作,在高端人才培养、海外高层次氢能领域取得更多成果。 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储能经济与政策中心副教授林强、能源动力专业2023级研究生王琳、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傅心雨作为天津大学教师和学生代表发言。 金东寒对各位企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天津大学聚焦储能技术领域,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联合研究中心和研究院承载着校企携手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向母校捐赠基金的校友企业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诠释了天大人心系家国、不忘母校的情怀。天津大学将立足自身优势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共研、共创、共享。他强调,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聚焦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新路径,努力打通科研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二是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校企协同高效的运行体系,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共同努力打造校企合作典范。三是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汇聚和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合作内容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据悉,此次系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首批实训基地、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究院揭牌成立和基金捐赠,是天津大学深化储能技术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今后,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要求,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大胆探索、奋力创新,全方位推进模式创新和机制改革,建设形成能够贯穿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生产实践、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等多环节的天大范式,打通储能领域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走深走实,为推动我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贡献“天大力量”!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