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今年,南昌新型储能产业规模预计突破200亿元

2023-10-13 16:17:07 来源:南昌发布

关键词:

  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

  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

  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今年6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发展新型储能产业”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工作的重要论述,分析研判我市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形势、机遇和思路。8月,南昌市举办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研究与合作对接恳谈会,现场签约产业项目9个,签约金额153.5亿元。

  集结号连连吹响,发展思路愈发清晰。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龙头储能企业落户,一批批重量级项目开工投产,南昌新型储能产业规模今年预计突破200亿元。2026年南昌计划实现千亿目标。

  着眼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的南昌,

  发展储能产业有何优势?

  要实现百亿到千亿的跨越,

  将如何出招?

  预计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万亿级”的产业蓝海,波澜壮阔。

  2023年,被称为新型储能爆发元年,社会各界都看好的新型储能产业迎来了一个“井喷式”发展时期。业内预测,2030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

  南昌选中新型储能产业,

  首先是看中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也提出,“培育氢能、钠离子电池和其他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链”,明确将锂电和光伏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打造新型储能产业的重要抓手。

  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的南昌,

  面对这片波澜壮阔、

  未来可期的“万亿级”蓝海,

  正以“舍我其谁、时不我待”的状态,

  在市场全面爆发前努力争先。

  谋未来,更需要看准脚下。南昌更看重的,是新型储能与城市自身基础的适配度。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推动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电力是工业的“心脏”,而新型储能犹如巨大的“充电宝”,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能源新业态、抢占产业发展战略高地的重要着力点。可以说,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几乎绕不开新型储能。

  从区位优势来说,南昌作为省会,毗邻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汇聚了全省50%以上的高校,区位、人才供给、要素保障和城市综合环境优势明显,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从工业基础来看,南昌制造业生态齐备、枝繁叶茂,而新型储能制造基础更是扎实。

  2022年,

  全市已投产的新型储能企业

  全部实现正增长,

  产业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25.7亿元

  增长到2022年的68.32亿元,

  增速达到165.5%。

  行业有前景,

  自身有基础,发展有潜力,

  新型储能自然成为南昌的优选方向。

  为强化统筹协调、提高工作效率,我市建立了《南昌市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联席工作机制》,成立了南昌市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联席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充分调动全市各部门、各县区(开发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合力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

  市工信局局长骆军介绍,一直以来,南昌积极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吸引了欣旺达、华创、杭电、科朗、维科、振江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落户,培育了江铜、赛维、钛创等一批本地企业做强做大,预计2023年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我们的目标是将包括新型储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打造成新兴支柱产业,到2026年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

  深圳车电网储能基地(科朗pack储能项目)

  打造“光伏+储能”产业集群

  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南昌有优势,

  但如何将优势变胜势,

  还需进一步形成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

  实现产业能级的飞跃。

  目前,我国新型储能应用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而新型储能范畴内,还包括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在技术革新上拥有广阔且充足的发展空间。

  维科钠电

  今年5月下旬,位于新建区的维科南昌钠电一期项目宣布正式量产,二期项目建设也同步启动实施。发布会现场,方形铝壳、圆柱、软包等多款钠电产品正式面世,涵盖家用储能、工商储能、超高安全储能、低速车等领域的13家企业与维科技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原有的锂电产业基础,南昌在布局新能源+储能上再落一子,实现“锂钠齐飞”。

  维科技术是我国最早进入钠电领域且在研发上实现领先的三家企业之一,4年前在得知该企业和上海交大马紫峰教授合作开发钠电池之后,新建区就一直关注钠电项目的引进。

  2022年,维科技术启动南昌钠电产业化项目建设,不到半年的时间,顺利实现了首条生产线的量产。不久前,工信部颁发了全国第二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证书,其中南昌维科基地制造的SIB 50160118-75Ah钠电池以卓越的技术研发和出色的产品性能通过了测评。“在项目建设中,政府部门不仅提供了指导意见,还组织人员上门引导和服务。”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陈良琴表示,“南昌市新建区是维科技术在全国的三大智能制造基地之一,也是我们未来最重要的产业基地。对企业来说,在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又有政府的扶持和帮助,我们可以走得更高、更远。”

  “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是指由分布式光伏、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自我供电系统,也可称为微电网。总投资60亿元的欣旺达“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智慧产业园项目9月正式开工,项目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可提供约9.5亿kWh的清洁能源绿电,节约33.3万吨标煤,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2万吨。

  欣旺达集团副总裁兼欣旺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章溢告诉记者,“‘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智慧产业园项目在南昌经开区规划建设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风力发电、储能电站等,运用‘互联网+’新模式,充分发挥发电侧、负荷侧的调节能力,构建一套新型电力系统。”此外,鸿利光电等一批光伏发电项目也在加快建成,为南昌抢抓新型储能产业赛道,打造“光伏+储能”产业集群,培养新经济增长点奠定良好基础。

  华创新材

  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亟需相关材料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近日,“成功生产出1820mm幅宽6μm锂电铜箔”的突破性好消息从位于南昌经开区的江西华创新材有限公司(简称“江西华创”)传出。在江西华创一厂生箔二车间,3卷1820mm幅宽的6μm锂电铜箔先后从1号试验机完成下卷,每卷长度分别为4000米、8000米、12000米。这标志着华创新材2700×1820mm阴极辊及锂电生箔一体机试产取得圆满成功。华创新材副总裁兼工程中心总监徐文斌表示,“此次研发试验所用设备幅宽1820mm锂电箔一体机是铜箔行业首台(套)成功应用案例,不仅刷新了国内大幅宽铜箔的生产纪录,也为我们实现全球锂电铜箔行业一流企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据了解,此前锂电箔一体机最大幅宽只能做到1730mm。

  “动储结合”双轮驱动发展

  看中这片“万亿级”蓝海的,

  显然不只有南昌。

  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

  新型储能产业

  其实也是城市之间竞逐的赛道。

  目前,南昌在生产的新型储能制造企业有14家,装车量全球排名第9、全国排名第5的动力电池厂商欣旺达仅用15个月的时间,就在南昌部署了15条生产线,其中包括4条锂离子储能电池生产线,预计今年全年储能型锂电池产能可达到8.14GWh;维科电池为中国500强企业维科技术的投资项目,一期的2GWh产线已于5月底投产。

  此外,还有超薄锂电铜箔企业江西华创,“中国铜箔行业十强企业”江铜铜箔,以及科达利、好力威、中泽精密等“专精特新”配套企业。在新型储能应用方面,新昌电厂1.8万千瓦电源侧调频调峰储能项目、进贤县0.4万千瓦的分散式风电项目都已投入使用。此外,另有4个项目处于研究规划阶段,其中包括一个300MW的电网侧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行业企业的扎堆聚集、重大项目“压舱石”的作用凸显,也形成了南昌今年完成200亿元目标的“基本盘”。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8月,南昌举办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研究与合作对接恳谈会,协鑫能科10GW储能系统生产基地、丰锦储能集成设备生产、深圳车电网储能电池生产基地等9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153.5亿元;签约产融授信项目5个,签约授信金额22.1亿元。赣锋锂业南昌锂电池生产基地、南方新能源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南昌振江锂电等一批优质项目也将落户南昌,将为我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产业实力的提升,不是玩花架子、空对空。南昌认真分析自身情况,锚定“动储结合”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梳理重点优势产业链和集群,通过连点成链、聚链成群,不断优化产业生态。

  按照“空间集聚、业态集群、发展集约”的发展方向,南昌以南昌经开区、新建区为重点,建设储能电池集聚区;以安义县、小蓝经开区、进贤县为重点,建设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材料集聚区;以南昌高新区、青山湖区为重点,建设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全力打造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的产业集群。

  骆军表示,“企业聚集的好处是物流成本的大幅缩减,各县区、开发区合理布局之后,产业链各企业的分工合作将更加成熟。未来,南昌将努力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从上游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到电芯及PACK的产业链条,争取实现不出南昌即可生产一块新能源电池。”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也检验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南昌建设的成色。

  风口已来,

  南昌将如何紧紧抓住

  新型储能的发展机遇,

  奏响制造业生产线上的乐章?

  答案已经逐渐清晰。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