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能源储能
储能中国网获悉,9月11日,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信阳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指出,因地制宜采取风能、太阳能等多能源品种发电互相补充,并适度增加一定比例储能,统筹各类电源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以“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工业绿色新发展。 储能设施方面,项目应通过合理配置储能等调节手段,实现所发电力自发自用,具体配置比例自行确定,不做统一要求。 其中低压储能设施需安装并网柜,具备电表、终端、互感器安装位置,并带有智能控制总开关。电表、终端、互感器由电网提供。高压储能设施需企业自行安装符合要求的电流及电压互感器。而且高压储能设施并网需提供消防验收备案凭证。 项目实施主体应为电力用户,重点支持用电负荷大(主要白天用电负荷大)、执行工商业分时电价的工业企业。 原文及解读如下: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信阳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信政办〔2024〕4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各有关部门: 《信阳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8月26日 信阳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好能源安全保障的重大战略决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实现电力高质量发展,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提升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积极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路径,结合信阳实际,制定信阳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信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遵循,将发展新能源作为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的主抓手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化市级统筹集中配置,积极引进市场主体,探索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系统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信阳实践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要素,以储能等先进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安全、绿色、高效为目标,创新电力生产和消费模式,为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探索发展路径,实现源、网、荷、储的深度协同,形成有源、坚强、智慧电力系统,为招商引资提供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因地制宜采取风能、太阳能等多能源品种发电互相补充,并适度增加一定比例储能,统筹各类电源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以“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工业绿色新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实施主体 项目实施主体应为电力用户,重点支持用电负荷大(主要白天用电负荷大)、执行工商业分时电价的工业企业。 (二)建设模式 坚持多样化投资,项目业主可选择自主开发建设,也可委托专业队伍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发建设。鼓励“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单位与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签订合同能源管理,由综能公司统一调度运营。企业自投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用电主体进行备案,承担相应安全责任,备案并网模式为“自发自用”。 (三)建设内容 屋顶光伏(属地发改委备案)。可利用企业自有或周边固定建筑物屋顶及其附属设施建设。 分散式风电(根据省发改委下达的开发方案,属地发改委核准)。可利用企业自有或周边土地建设,总容量不应超过50兆瓦。 储能设施(项目库管理,属地发改委备案)。项目应通过合理配置储能等调节手段,实现所发电力自发自用,具体配置比例自行确定,不做统一要求。 (四)电网接入 新能源项目应直接接入用电负荷侧110千伏及以下配电设施。新能源配套接入工程由企业投资建设,确保接入工程与项目建设进度相匹配。项目建设完工后,由供电公司对现场储能设施进行检查,是否符合装表并网条件。低压储能设施需安装并网柜,具备电表、终端、互感器安装位置,并带有智能控制总开关。电表、终端、互感器由电网提供。高压储能设施需企业自行安装符合要求的电流及电压互感器。 (五)项目手续办理 1.光伏类“源网荷储”一体化办理流程 对于不新增用地、利用固定建筑物及其附属场所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按照原有项目管理机制实施。其中,0.6万千瓦以下的(含户用光伏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备案后自行建设;0.6万千瓦及以上项目由电网企业论证后实施,需纳入河南省新能源项目库管理范围。项目库分为储备库、前期库、建设库,实行省级统筹,省市县分级管理,按照“储备一批,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的发展思路,分批推进,分步实施。各项目业主按照“自主开发、风险自担”原则,充分考虑用地政策、消纳条件等因素,落实相关条件并向县级能源主管部门提出入库申请,对已入库项目按期进行信息更新和维护,对不具备继续推进条件的项目及时申请退出。列入开发方案的0.6万千瓦及以上光伏项目由属地办理相关手续,供电公司办理电网接入意见。 2.风电类“源网荷储”一体化办理流程 按照《河南省发改委关于印发〈河南省新能源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发改新能源﹝2022﹞563号)要求,纳入河南省新能源项目库管理范围。各项目业主按照“自主开发(合同能源管理)、风险自担”原则,充分考虑用地政策、消纳条件等因素,落实相关条件并向县级能源主管部门提出入库申请,列入省开发方案的风电项目,由县区核准建设。 (六)消防备案手续办理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属地住建部门办理消防备案手续。项目单位准备工程基本情况资料、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涉及消防的建设工程竣工图纸,并在河南省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平台上填写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表,填写完成后由住建部门审查并下发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凭证。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承担组织协调、项目推进等职能,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责任分工,推进任务落实,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负责项目进展情况的配合调度工作,全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 (二)落实主体责任 各县区政府落实建设的组织责任,明确牵头部门,组织相关单位、企业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等工作。发改部门负责项目备案(核准),住建部门负责“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消防工程验收,高压储能设施并网需提供消防验收备案凭证。供电公司做好电网接入服务,项目单位负责具体建设并配合提供相关手续。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相关要求,坚决防止借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名义,加剧电力供需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矛盾。 (三)健全推进机制 建立健全项目动态评估机制,强化项目实施的跟踪监测、科学评估和督促检查,定期对相关规划目标、计划执行等情况进行科学评估评价,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投资主体应加强“源网荷储”项目统筹协调,积极参与相关规划研究,共同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形成系统集成、精准施策、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促使项目加快在我市落地实施,形成优势集群效应。 (四)完善保障措施 政府管理部门积极协调争取配套资金、重大项目、重点示范等政策支持,进一步形成协同合力。各级各职能部门要按照“131”信阳模式加快推进。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规范风电、光伏、储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前期工程过程监督、建设和运营管理流程体系。 附:《信阳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为系统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2024年8月26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信阳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信政办〔2024〕41号),现对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好能源安全保障的重大战略决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实现电力高质量发展,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提升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积极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路径,结合信阳实际,制定了《信阳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二、出台依据 1、《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 2、《河南省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 3、《河南省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要求、组织实施四项内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要素,以储能等先进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安全、绿色、高效为目标,创新电力生产和消费模式,为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探索发展路径,实现源、网、荷、储的深度协同,形成有源、坚强、智慧电力系统,为招商引资提供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因地制宜采取风能、太阳能等多能源品种发电互相补充,并适度增加一定比例储能,统筹各类电源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以“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工业绿色新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各县区政府落实建设组织责任,企业落实建设的主体责任,发改部门负责项目备案(核准),住建部门负责“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消防工程验收,供电公司负责电网接入工程,项目单位负责具体建设并配合提供相关手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可自主开发运营,也可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运营。鼓励“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单位与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签订合同能源管理,由综能公司统一调度运营。 解读单位:信阳市发展改革委环资科 联系电话:0376-6365025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