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讲谈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晏成林:电动化与储能启动万亿级电池市场

2022-09-29 16:50:53 来源:新京报

关键词:

新能源储能储能电池

随着全球电动化及储能双双进入快车道,电池需求即将进入新一轮爆发,万亿级电池市场已经开启。

9月28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在苏州大学商学院举办苏州研讨会。多位学界大咖与业界专家围绕“国际能源变局下,解码江苏低碳之路”发表主题演讲。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院长晏成林在研讨会上表示,随着全球电动化及储能双双进入快车道,电池需求即将进入新一轮爆发,万亿级电池市场已经开启。他同时表示,目前新能源电池尚面临长续航电池的开发、全温区电池的突破及高安全电池的应用等制约,技术瓶颈亟须解决。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院长晏成林。

以下为发言全文:

非常感谢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的邀请,我想从自己的专业背景出发,给大家介绍一下双碳背景下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大家都知道,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作为核心部件的锂电池也备受关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了解行业发展面临哪些关键瓶颈的制约。

第一点就是长续航电池的开发,急需进一步提高续航里程,延长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如果电池续航里程更长,可能使用者会更多,也就有助于降碳。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已经超过10%,后续市场渗透率会持续提升。近年续航能力方面的技术也是在不断进步,持续有新技术实现突破,适应不同领域的应用。

其二是全温区电池的突破。目前我们的电池技术尚不成熟,存在低温性能差、高温不稳定的问题。大家知道,我们希望锂离子电池不仅是在正常的室内温度下能工作,在冬季、北方等特殊气候条件下电池的运作也能非常顺利。全温区电池的突破还需要攻克,这个问题也是阻碍双碳领域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背景之一。 

第三点是高安全电池的应用。安全与性能如何兼顾是一个难题,液态电解质电池安全性差,固态电池性能差且成本高。我们平时也会在媒体上看到新能源汽车着火之类的报道,安全电池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不然随时都存在隐患,导致消费者使用意愿降低。

从全球新能源发展的角度,上面提到的这三点都是非常重要的,全世界的目光也聚焦在这三大问题的解决方案上。

此外,我们也会关注到目前全球锂资源匮乏的现状。全球对锂电池的需求下,锂资源稀缺性凸显,5月四川一座锂矿溢价近600倍以20亿元的价格被拍出,碳酸锂的价格也从5万元一吨飚至51万元一吨。前不久我去江西宜春调研,当地坐拥亚洲储量最大的锂云母矿,近年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当地上游锂矿资源保障了下游供应链与产业链的安全发展,因此江西宜春在双碳背景下预计将迎来很好的发展机遇,城市的GDP增长也非常迅速,这也是新能源带来的活力。

为了应对锂资源匮乏,我们也始终在寻找替代方案,包括目前开发的锌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比如钠离子电池,钠的资源是极为丰富的,不会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且钠成本更低,钠离子电池也有机会成为新的风口。

行业背景来看,万亿级的电池市场已经开启。从最早1991年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使用的消费品电池的市场,到现在移动电源包括户外移动电源下的电池市场,深空探测、深海探测、UPS电源(不间断电源系统)、重型卡车、无人机、5G基站、轨道交通乃至军工装备等场景,都涉及电池的应用。包括储能领域也是如此,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电力属于间歇式能源,所以需要配备储能系统,光伏加储能的移动电源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

随着全球电动化及储能双双进入快车道,电池需求即将进入新一轮爆发。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今年6月最新的预估,到2035年,全球电池的需求量将超过4700GWh,相比于2020年全球锂电池装机量137GWh,15年时间将增长34倍,需求增速之快,可以说达到每年再造一个市场的水平。面对如此之大的市场,我们该如何迎接机遇,这是值得思考的。

总结来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尖端国防装备的重大需求。所有市场的爆发,也是基于双碳背景下解决能耗问题的需求。双碳背景下新能源的发展一定要靠技术推动,技术发展才能让降碳成为可能。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