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辅助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储能
4月28日,浙江电力交易中心组织了4月份天然气挂牌交易,成交电量16.43亿千瓦时。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电力市场也面临“低碳与安全并重,同时考虑经济性”的转型。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从扩大源网荷储互动交易规模、推动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开展绿电竞价交易和绿电专项交易、探索碳电市场系统机制等方面发力,积极构建浙江特色新型电力市场。 源网荷储齐互动电力市场更安全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浙江新能源装机2498万千瓦,装机占比同比提高28.6个百分点,已成为浙江省内第二大电源,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将突破6000万千瓦。新能源的大量接入对电网稳定运行提出了新挑战。 浙江电力将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共同创建生态共建、低碳共享、成本共担的政策环境。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增成本疏导,推动政府健全市场主导的电价机制,有效反映电力供需关系,疏导清洁能源发展成本,体现电力的全方位价值。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天然气、储能、需求侧响应资源的政策制度与电价机制取得实质性突破,新能源消纳可疏导成本占比达到60%。 此外,浙江电力还动态跟踪省间市场信息,发挥短期临时购电灵活性,有效增补省内供电需求。重点跟踪白鹤滩送电,扩大省间清洁能源交易规模、比例,不断提高省间新能源消纳水平。对内充分挖掘需求侧资源,试点通信运营商、能源服务商、小微园区等多种负荷聚合方式,不断扩大参与主体、丰富响应模式,增强电网柔性调节能力。计划到2025年,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7%。 辅助服务市场化电力市场更经济 高比例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给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带来很大压力。这就需要电力辅助服务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更加经济。目前,各地都纷纷开始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探索,并在缓解电网调峰压力及新能源消纳问题上已初具效果。 从备用服务看,当前形势下,电网的备用需求和备用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负荷侧、储能将成为传统常规电源备用的重要补充。浙江电力通过对能源消费形式的灵活改造,聚合海量分布式资源,打造动态“虚拟电厂”。深挖工业生产、商业楼宇和居民生活等领域需求响应资源,为电网提供灵活资源,保障电力市场供应。 从调频服务看,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集中和分布式接入,以及储能技术的提升、成本的下降,储能资源的灵活调节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发挥。浙江电力统筹管理多时间尺度、多类型储能资源,打造多层级储能调控体系,发挥储能在应急电源支撑、重要负荷保供、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建立支持储能参与的电力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推动储能可持续发展。计划到2025年,建立健全储能成为调节手段所必要的市场环境和机制配套。 从调峰服务看,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提升使得电网日间波动与跨季节性波动不断增大,调峰需求随之增加。由于抽水蓄能电站、气电受资源禀赋等条件限制,发展规模相对有限无法满足调峰需求,煤电灵活性改造成为重要技术手段。目前,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主要通过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为新能源增加消纳的空间,并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 构建绿色交易生态体系电力市场更低碳 作为一个新的交易品种,绿电交易在浙江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2021年9月,我国启动首次绿电交易试点。同年11月,浙江省绿电交易实现常态化运营。今年,浙江绿电交易累计电量已达到10.077亿千瓦时。根据浙江电力发布的“双碳”实施方案,绿电交易的市场规模还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浙江绿电交易规模将达到新能源发电量的10%。 显然,绿电交易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新能源发展由政策扶持过渡到市场激励的一座桥梁。随着绿电交易体系的更加健全,交易机制的不断成熟,绿电交易将更好地满足用户购买绿电和拿到权威认证的需求,推动新能源发电企业收回投资成本和建设成本,促进新能源更好地消纳。 接下来,浙江电力还将开展绿电竞价交易和绿电专项交易,实现杭州亚运会100%绿电供应。 “在浙江省能源局及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电力通过开展亚运会绿色电力交易,成功促成所有承办亚运赛事的场馆全电量使用绿色电力。”浙江电力交易中心结算部主任金骆松表示。此外,浙江电力还将推进亚运场馆、亚运村、交通场站等地的充电设施建设,助力绿色低碳出行。开辟亚运公益林,助力亚运会碳中和。 着眼未来,政府将更加关注企业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等核心指标,用户可以通过建设光伏发电或者购买绿色电力,快速降低生产用电碳排放水平,实现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绿色均衡,绿电交易将会拥有更大的舞台。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