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能源储能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历经十余年发展,在全球双碳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驱动下,逐步取得了长足且稳步的发展。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从学习、追赶、陪跑、逐步走向世界,领跑全球。 随着产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技术与商业创新更加活跃,国际竞争愈加激烈,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发展优势,提升企业与产业竞争力,拓展增长空间与价值边界,促进产业生态与全球合作共赢,是全体新能源人共同关注和思考的话题。 3月17日,欣旺达亮相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欣旺达动力电池研发副总裁李阳兴应邀出席百人会动力电池分论坛,与动力电池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共同分享欣旺达全球领先布局的闪充电池技术及光储充检一体化生态,用创新技术引领行业方向,赋能绿色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 ▌“适度续航+超级快充”的市场需求转变,将带来超充井喷发展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近130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车辆占比高达727万辆;2023年全球锂电出货量近1203Gwh,其中中国的出货量887Gwh,占比近74%,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持续蓬勃发展,得益于中国全体新能源人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论坛上,李阳兴表示,在新的发展格局下,超充普及、光储充检检一体化应用是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在提高充电速度的同时,实现能源高效利用,这些创新举措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向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当前,受益于国内新能源市场和产品竞争力的稳步提升,2023年成为EV超充启动的元年,2024年也将被视为快充标准落地元年,预计超充车的市占率将从2023年的3%提升至2030年的52.5%。 在蓬勃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大功率充电桩的建设受到政策端的强烈推动,预计未来将成为公共充电桩的建设主体。国家政策正不断加强超充网络的布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 李阳兴认为,用户对于新能源汽汽车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从最初的追求“长续航”到现在更加看重“适度续航+超级快充”,这一变化无疑为超充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2024年预计将成为800V纯电车型的井喷元年,售价20万以上的BEV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欣旺达闪充电池三大自主创新设计,引领行业先进技术话语权 欣旺达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工程的双轮驱动下,在2022年前瞻布局超快充技术,于2023年着力打造并发布了长续航、超快充、极速补能、安全耐久、高保值的全球首款量产产品--闪充电池。采用4CNCM超级快充,支持电动汽车轻松续航1000公里,10分钟充至80%SOC,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 李阳兴认为,科技面向世界,需要从源头和底层不断创新,欣旺达的拳头产品闪充电池上应用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他介绍,闪充电池采用了自主设计闪充高导电网络材料技术、自主设计高安全中镍正极和自主研发新型高导电率电解液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短、充电速度慢、安全性能等难点问题。此外,全生命周期自适应超充策略、高精密涂布和叠片技术让“闪充电池”更安全、更可靠。 基于对北方车辆用户冬季用车痛点的精准洞悉,欣旺达还在2023年推出LFP 600A闪充电池产品,通过材料(高能高动力化学体系)、电极(高速电极技术)和结构(低内阻技术)三大技术创新,从而消除用户充电、冬天低温里程等焦虑。 目前,闪充电池充电能力和能量密度持续迭代,在电芯性能、成本、量产交付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是全球超充电池的领导品牌。此外,欣旺达持续开发更高倍率的产品,5C~6C闪充电池开发顺利,技术进展领先于同行,内阻更低,散热性能更好,处于行业先发优势! ▌光储充检一体化升级,赋能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融合发展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和利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光储充检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模式,将新能源汽车电池与储能电池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能源生态系统。 李阳兴介绍,光储充检一体的赋能模式实现能源的灵活调度和高效利用。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将新能源汽车电池与储能电池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能源网络,电池根据能源需求和供给情况,在充电、放电和储能之间灵活转换。 此外,光储充检一体模式促进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纳入能源系统,可以实现电动汽车的能量回馈和储能功能,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和使用灵活性。同时,储能电池应用于可再生能源系统中,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实现能源的平稳供应和高效利用。 展望未来,欣旺达将坚定不移地深耕超充技术领域,致力于持续创新和技术突破,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同时,欣旺达将积极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球绿色出行目标贡献更多力量。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