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跨界储能!松发股份拟购恒力重工100%的股权

2024-10-17 18:40:17 来源:松发股份、储能100人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日用陶瓷供应商松发股份(603268.SH)停牌半个月后对外公布了重组预案。

  储能中国网获悉,10月16日晚,松发股份公告称,公司拟以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获得恒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重工)100%的股权。同时,计划自10月17日开市起复牌。

  二级市场上,今日复牌的松发股份一字涨停,截至收盘时依然没有打开涨停板,每股报价15.79元,公司总市值19.61亿元。

  松发股份始创于1985年,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高品质日用瓷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日用瓷、精品瓷和陶瓷酒瓶。

  恒力重工成立于2022年7月,注册资本30亿元,系恒力集团跨行业挺进船舶制造业的主要载体,重点发展船舶建造、海洋工程、发动机、精密铸造等板块。目前,已确定排产新造船舶达140艘,货值约为108亿美元(约768亿元人民币),船型包含散货船、VLCC、VLOC和集装箱船等。

  同时,恒力重工现有股东已于9月对其增资25亿元,进一步助力恒力重工的业务发展。

  若上述交易完成,总市值不足20亿元的松发股份将成为A股“蛇吞象”式并购新案例。

  跨界储能折戟

  松发股份此前曾多次筹划资产重组,但均告无果。

  2016年3月,公司开始筹划购买上海精锐教育培训有限公司相关资产,于同年6月宣布终止;2017年2月开始,松发股份再度运作与广州创显科教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金商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重组,后于2017年5月宣布终止。

  这其中,备受业内关注的当属松发股份曾试图跨界储能电池业务。2023年6月11日,松发股份公告宣布,筹划以支付现金方式向宁波利维能购买其持有的安徽利维能不低于51%且不高于76.92%股权。

  交易完成后,松发股份主营业务将在陶瓷产品的基础上新增储能锂电池业务。

  这场看似普通的跨界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因为其背后出现了三个资本大佬——恒力集团、红杉和杉杉集团。

  2018年,恒力集团从松发股份前实控人林道藩、陆巧秀夫妇手中拿下了公司29.91%的股份,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恒力集团堪称制造业里的“巨无霸”,产业覆盖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等,拥有全球产能最大PTA工厂之一、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织造企业之一,员工达12万。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恒力集团世界排名第75位,年营收超千亿美元,是中国第三大民营企业,仅次于阿里巴巴和京东。

  而宁波利维能也“不遑多让”。官网显示,宁波利维能资本雄厚,背后更是有红杉和杉杉集团坐镇。红杉资本中国合伙人兼利维能董事富欣还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利维能是“红杉资本在中国投资的唯一一家储能公司”,对利维能的技术优势非常肯定。

  宁波利维能另一大股东杉杉股份,常被业内视作成功转型的经典案例,是锂电池负极材料、偏光片两大领域的龙头,近年来无论在储能业务还是投资上的发展都极为迅速。

  本来所有事情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同年7月12日、8月12日、9月12日,松发股份也相继发布了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公告,均表示:自重组事项披露以来,公司及相关各方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然而在10月12日的进展公告中,松发股份却明确透露出“双方在交易方案核心事项上存在分歧、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随后,于10月20日,松发股份发布了“关于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称交易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并共同决定终止本次交易事项。

  至此,历时四个月的松发股份“跨界”储能事项就此落下了帷幕,最终三巨头无缘齐聚松发股份。

  储能“这碗饭”并不好吃

  对此跨界储能折戟的原因,松发股份将其总结为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并未做过多解释。但实际上,外行想跨界吃储能“这碗饭”真的不容易。且此前众多企业跨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今年3月,科翔股份公告称,与信丰县政府签订《<信丰县人民政府与广东科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新建6GWH钠离子新能源电池项目投资意向合同书>之终止协议》。

  6月,国际实业宣布子公司中大杆塔原拟投建4GWh储能电池PACK集成生产线项目终止。

  9月,天能股份透露公司已暂缓锂电板块新的资本投入。紧接着桑顿新能源收到法院破产重整裁定的公告,湘潭市雨湖区人民法院裁定结果为:受理余姚市海泰贸易有限公司对桑顿新能源的破产重整申请。

  10月14日,黑芝麻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鉴于储能锂电池行业当下的外部发展形势和经营环境,基于投资风险管控的审慎原则,公司暂缓该项目的投资建设,目前正集中资源聚焦于大健康食品产业经营。

  此前「储能100人」在《涉及光伏和储能!国药布局新能源,行业龙头玩跨界是喜还是忧?》一文中也曾盘点过2023年已有10余家上市企业的跨界储能之路,频频受挫。

  跨界储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企业、资本与地方政府多方合力的结果。企业希望在这片新兴领域中分得一杯羹,实现业务转型和升级,资本的逐利本性也推动了跨界储能的热潮,而地方政府则通过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推波助澜。

  部分地方政府曾对企业给出极其优惠的扩产政策,企业很难抗拒这样低成本扩产的机会,这是企业纷纷跨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现在,跨界玩家在产业链价格下行带来的盈利压力下,正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面临危机的跨界者频频撤退、部分厂商甚至已经向破产重整。

  其实,不只是跨界者,很多储能的新入局者,也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面对外部贸易保护主义重启,内部行业价格内卷的叠加现状,很多贸然进入的储能企业意识到了巨大风险,退出和项目暂缓者不在少数。

  如今,在行业大洗牌背景下,不少抱着转型梦想的储能跨界玩家在残酷的现实下心生退意,甚至“割肉”离场。而经历了这场“冰与火之歌”洗礼之后,储能市场也会逐渐走向成熟与理性,阶段性供需不匹配导致的波动不会改变行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