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正泰电源发布全球首款UL/IEC认证500Ah+组串式交流侧构网型储能方案

2025-09-17 19:13:01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随着海内外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容量比拼、系统安全、智能运维与生态协同的行业竞争正全面升级,强烈的降本增效需求推动电芯向更大容量方向发展。截至今年年中,多个头部电芯厂家已推出500Ah+大容量储能电池,预计下半年将有更多企业宣布量产,储能系统集成也将走向“大容量电芯+高集成”新阶段。

  在9月17日的世界储能大会上,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泰电源”)总经理李君重磅发布了行业首个500Ah+组串式交流侧解决方案,彻底解决了“电芯更新、系统难适配”的痛点。作为目前行业内唯一能全面兼容下一代大容量电芯的系统集成商,该方案能完美适配587Ah、588Ah、625Ah等多种500/600Ah+规格的储能电芯,助力电芯技术迭代时整体储能系统快速落地。

  更重要的是,该方案通过组串架构、双级拓扑、低压耦合和构网特性四大技术层面的突破,实现了对传统方案的全面升级,并已取得相关UL/IEC认证,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系统交付,在效率、成本、可靠性等核心维度为行业树立起全新标杆。

  双极+构网增“Buff”,性能提升更安全

  风光装机量占比迅猛增长的当下,电网稳定面临严峻挑战,储能正逐步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技术。全球多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美国的FERC 784号法令规范了储能收益机制;德国2024年提出要求储能调频占比超40%;日本明确2025年储能技术为电网稳定核心手段;澳大利亚成功实施频率性能支付(FPP)改革;西班牙颁发将储能系统纳入电网服务的相关法令;中国则在2025年4月发布《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

  随着政策持续推动和市场需求爆发的共同影响,2025-2027年将成为全球调频储能的集中爆发期!

  但储能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却并非易事,对储能系统及PCS的性能要求随着场景渗透率提升而持续升级。此前就有关于“新版调频辅助服务考核机制提出‘延迟超过1秒将按全年收益100%比例扣罚’”的传闻。我国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构网型变流器技术规范》公示稿中更明确,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在频率阶跃扰动过程中,一次调频启动时间应不大于100ms,响应时间应不大于500ms,调节时间应不大于1.5s。

  基于此,正泰电源的解决方案展现出了卓越的构网特性。据悉,该方案的频率与电压响应速度小于20ms,远快于30ms的国标标准,能够在瞬间对电网变化做出反应;且在输电侧支持0-100%SOC范围的恒功率输出,并可承受3倍额定短路电流,稳定性拉满。

  更关键的是,方案还藏着针对于相变穿越和频率控制的自适应柔性协同“黑科技”。两者相结合,如同“电网医生”一样,能实时捕捉电网强度的细微变化,通过动态调整无功输出,精准化解SCR跳变带来的电网波动;再结合其主动构建的“虚拟惯量”支撑,可智能匹配电网随时可能出现的扰动,让频率响应既保持毫秒级的快速性,又能始终稳定在安全区间。

  值得关注的是,该方案通过自适应阻尼技术,能根据电网实际状态自动调整,快速抑制振荡幅值,并通过多频段虚拟阻抗技术,进行控制器优化与阻抗重塑,精准适配不同频段特性,有效消除宽频振荡隐患,灵活适配复杂电力环境。多项技术的加持下,不仅让方案抗风险能力更强,还能帮用户在辅助服务市场多赚收益。

  安全不止一面,正泰电源通过对双级架构的优化,令行业头疼的“低电量时电压撑不住”问题迎刃而解。方案中,直流侧电压适配范围大幅拓宽,支持1.3倍高穿电压稳定运行,就算是低SOC工况或极弱电网环境下,也能持续为电网提供可靠支撑。

  为实现从“被动断电”到“主动安全”的安全升级,正泰电源为方案搭载“故障预警+快速隔离”的双保险机制:通过毫秒级故障电流双向精准切断,可有效规避电压骤升引发的电池击穿风险,筑牢系统安全防线。

  这些特性使正泰电源的方案,基于统一硬件平台,通过软件定义支持惯量响应、一次调频、宽频振荡抑制等多项构网技术。即便遇到电网电压波动等复杂情况,也能减少对系统的伤害,让储能系统跑得更稳、更可靠。

  “低压耦合+模块化”双维降本增效 拉满储能投资性价比

  当前,为满足储能降本与度电收益提升的核心需求,储能系统正朝着大容量方向演进,PCS能力架构也在不断迭代升级。据北极星储能网观察,今年组串式PCS已成为主流产品,市场需求快速攀升。尤其在今年上半年央国企集采项目中,组串式储能需求占比已达20%-25%。

  据了解,集中式储能中多簇并入同一PCS,簇间不一致性容易被放大,影响系统整体运行性能与收益。与之相比,组串架构在储能系统中具备显著优势,可实现更优投资回报、更高系统可用性及灵活扩容的目标。正泰电源的方案紧扣这一趋势,以“减法”思维剥离冗余设计,全面提升投资性价比。

  于储能投资而言,肯定是既想“省钱”又想“多赚”。正泰电源方案真正实现帮助用户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组串式架构使可用容量提升7%,首年部署后,补电或扩容均可通过新增电池簇轻松实现。其采用一簇一管理模式,实现SOC差异自动补偿,无需主动均衡电路,提升系统循环效率;系统模块化程度高,故障互不串扰,可用度达98%以上。这意味着相同投入可获得更多储能容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提升储能系统投资经济性,效率和成本得两手抓。“低压耦合”正是正泰电源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元素,800Vac低压耦合技术可使转换效率达到95%以上。与中压耦合不同的是,其无需额外配置箱变,系统设计更简洁,运行效率提升2%-3%,能量损耗显著减少。

  在成本优化上,该技术可节省约10%的设备采购成本,土建与运维投入降低约12%。尤其对现有光伏电站扩容改造,低压耦合系统可直接接入,无需中压侧重新设计或返工,实现极简升级与快速部署,进而实现LCOE下降约10%。

  这种灵活的扩容方式既能根据实际需求快速调整,又能降低初始投资、优化全生命周期的方案,在提升系统运行稳定性、减少故障停机时间的同时,大幅降低运维成本,进一步提升了投资性价比。

  认证合规+场景落地 双维协同筑牢产业适配能力

  基于以上,该方案可灵活适配光储、纯储等多元场景,尤其适用于光储融合项目。当然,这一方案并非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其性能与价值已在实际项目中得到充分验证。

  近期,正泰电源的双级组串式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在日本、土耳其、乌克兰、德国等多个海外储能项目中表现亮眼,斩获不俗成绩。其中,由正泰电源整体规划设计的土耳其当前最大光储微电网项目,更是成为该解决方案的标杆应用——项目采用双级组串式低压耦合构网型储能方案,通过将直流变换与并网控制功能分离,显著提升了能量管理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效保障了大容量电能存储与高效稳定输出,为土耳其光储微电网的可靠运行提供了关键支撑。

  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可靠的项目交付能力,以本土化运营为核心,持续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点亮全球璀璨版图。2025年上半年,其参与的国际项目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AJ中国电力6.6MW/27MWh储能项目、乌克兰多地159MWh储能项目、德国12MW/40MWh储能项目、罗马尼亚14MW/30MWh储能项目及保加利亚多地共计约34MWh储能项目等。在国内市场,浙江乐清30MW/60MWh储能项目、泰州100MW渔光互补+10MW/20MWh储能项目以及温州乐清湾167.5MW/335MWh独立储能项目中,正泰电源均以核心技术助力客户实现能源高效管理与运营成本优化。

  依托一系列市场佳绩,2025年第三季度,正泰电源再次荣登Tier 1全球一级储能系统集成商榜单。

  在全球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技术标准与产品兼容性成为制约行业进步的关键瓶颈。作为全球首个同时具备UL/IEC认证的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其还同时通过了包括UL 1741;IEEE 1547;VDE 4110、4120;IEC 62109, 62477;EN 50549-2/10 ;CEI-016,NTS2.1;JET测试等多项测试。这不仅意味着其产品满足严苛的安全与性能标准,更为其开拓国际市场拿到了"通行证",尤其是在对认证要求严格的欧美市场更具先发优势。

  截至目前,正泰电源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巴西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覆盖北美、拉美、欧洲、亚洲等重点区域的全球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海外共设15个服务驻点,提供快速响应与本地化专业支持,全面满足全球客户的项目交付与运维需求。

  从强化性能安全保障、响应市场化核心需求,到聚焦降本增效、提升投资回报性价比,正泰电源双级组串式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凭借技术架构的根本性创新打破传统储能系统的性能瓶颈与成本壁垒。这一方案不仅为客户持续创造更高维度的投资价值,更关键的是推动储能系统完成了从传统“被动跟随”的辅助角色,向电网“主动支撑”的核心角色升级,重构了储能在能源网络中的功能定位。

  随着新能源加速重构全球能源格局,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需求日益迫切,正泰电源这一具备主动支撑能力的储能解决方案,将成为破解新能源并网稳定性难题与切入市场化交易的关键抓手,为全球能源转型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