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南瑞继保构网技术的演进与体系

2025-11-26 20:13:11 来源:南瑞继保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电力保障重任的担负,是对南瑞继保构网技术认可的新标杆。南瑞继保构网型技术的崛起,不是一夜之间的突破,而是南瑞继保二十多年技术积淀与持续创新的结果,是坚持“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创新理念的结晶,是持续创新突破的一个长期过程。

  自2006年启动柔性直流与电压源控制技术研究以来,南瑞继保始终走在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的前沿,逐步构建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构网技术体系。2010年左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双高”电网特征,传统PQ控制、V/F控制、虚拟同步机(VSG)等技术在故障穿越、惯量支撑等方面暴露出明显短板。南瑞继保在深入分析电网稳定性需求和持续不断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理想同步电源”理念,突破传统控制框架,构建具备同步机特性的电压源型控制架构,最终形成“理想同步电源型构网技术(NR-ISGrid)”技术体系。

  该技术不仅保留了同步发电机的电压、频率响应特性,还具备更强的参数调节能力与动态支撑能力,能够在电网故障、频率波动、电压跌落等极端工况下提供主动支撑,实现“比同步机更灵活”的控制目标。

  内蒙古额济纳“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

  2018年,新疆微电网项目首次实现32台500kW构网型变流器长期离网稳定运行,验证规模化系统自治能力;2020年,珠海横琴电厂完成世界首个储能黑启动9F级重型燃机项目,验证系统过载与启动能力;2021年,构网型储能系统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果鉴定,获“整体技术国际领先”评价,标志着构网技术获得工程化应用“通行证”。

  2023年起,构网型储能进入规模化部署阶段。新疆阿克陶项目实现3倍过载能力,内蒙古额济纳打造世界首个广域纯新能源系统,湖北高桥建成国内首座百万兆瓦时级构网型储能电站,西藏新能源配置构网储能批量化投运等等,构网型储能系统在多场景、多电压等级实现稳定运行,构网技术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南瑞继保构网技术并未止步于储能应用。基于理想同步电源理念,进一步拓展构网装备体系,推出构网型SVG、静止同步调相机、构网型柔直等新型设备,构建“多装备协同、多场景适配”的构网型电网支撑体系。2024年,成都30万千乏构网型SVG投运,显著提升成都负荷中心经德宝直流的受电能力;西藏当雄首套电网侧静止同步调相机运行,提升地区供电可靠性;静止同步调相机在新疆、吉林、黑龙江等地新能源站批量应用,对标传统同步调相机,且低损耗、易维护;张北柔直工程完成构网化改造,实现新能源大规模外送主动支撑。

  成都构网型SVG项目现场

  南瑞继保构网技术的突破也得到了国际专业组织的关注。2024年3月,南瑞继保牵头成立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B4.101工作组正式开展工作,推动构网型技术全球标准化,标志中国构网技术走向世界舞台。2025年11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SC22F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由南瑞继保发起的《高压交流系统构网型储能系统装备标准路线图》提案并成立工作组,南瑞继保为工作组召集人并制定IEC构网标准路线图,规范和指导未来构网型储能系统装备的系列性标准。

  从控制理念到系统装备,从单一设备到多元体系,从工程实践到牵头国际标准,南瑞继保构网技术已完成从“理论创新”到“工程引领”的跨越,更迈入“标准构建”的进阶阶段。南瑞继保的构网技术体系及装备将成为电网稳定运行“新基石”,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强支撑,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推动能源体系根本性变革。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