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在“双碳”背景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正当其时,这带动了储能的市场需求。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储能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随着资本蜂拥入局,行业迅速从蓝海变为红海。如今,激烈的价格战在行业内此起彼伏。为此,部分企业在竞争中日渐式微,有些则将目光从“卷价格”投向了“卷质量”。 将目光投向海外 7月6日,亿纬锂能(300014.SZ)公告披露,同意全资孙公司亿纬锂能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投资建设储能电池及消费类电池制造项目。 记者注意到,上述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2.77亿元(按照2024年7月5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7.1289折算)。 据了解,该项目拟建于马来西亚吉打州居林市,预计建设周期2.5年,项目主体为扩建一个储能生产基地及消费类电池等生产线。 对于在海外建设上述储能项目,亿纬锂能方面在公告中提到,项目将依托国内制造优势及运营经验,在马来西亚吉打州居林市建设生产基地,新建储能电池以及消费类电池产能;本次投资事项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及长远规划,将进一步促进公司海外业务顺利推进,有利于扩大方形锂离子电池与圆柱锂离子电池产能规模,顺应电池供应领域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持续强化公司在锂电池领域的市场地位。 此前,亿纬锂能提出2024年储能出货量规划目标在50GWh以上,同时希望储能系统2024年在储能电池的出货占比超过15%,加大海外业务拓展。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亿纬锂能方面,该公司人士表示,当前国内市场的价格战竞争激烈,海外市场是一个发展方向。海外的一些市场,目前的商业模式形成了闭环,相对来讲更加注重产品品质。 事实上,将目光投向海外的并非只有亿纬锂能。 宁德时代官网信息显示,其目前在全球储能市场占据40%的市场份额,并且拥有超500个站点的全球服务网络,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实施超1000个储能项目。 此外,比亚迪同样将目光投向海外。比亚迪储能负责人尹小强曾提到,国内价格战太厉害,大家都往海外走。海外和国内完全是两种逻辑,海外市场起步较早,商业模式较成熟。在海外市场,客户很看重系统本身的价值。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企业在出海之时,应该具备全球视角,站在全球看中国。海外市场并不是想象中的一片净土,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在国外想靠价格战是走不通的,老外不会单纯因为便宜就买你的东西。” 截至2023年年底,比亚迪储能业务已延伸至10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全球出货量达40.4GWh,其中仅2023年系统出货量达28.4GWh,海外18.4GWh。 事实上,当前我国储能市场正处于增长势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2814万千瓦,在近年来新能源装机高速增长条件下,利用率连续五年保持95%以上。预计203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3万亿千瓦时以上,绿氢、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的用电需求将显著提高。 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提到,新型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支撑技术,它的发展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投资就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之一。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已经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超过了380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达到2.2小时。有12个省区的装机规模超过百万千瓦。目前,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主导地位,广泛应用在新能源电站、变电站和工业厂区内。除此以外,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这些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之中,有多个30万千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10万千瓦等级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单体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储能等新技术也在落地实施,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从“卷价格”到“卷质量” 储能市场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贯穿产业链的价格战也相伴而生。 记者了解到,6月储能系统及EPC价格全面跌破0.6元/Wh。其中,储能系统报价方面,6月1小时/2小时/4小时储能系统平均报价分別为1.37/0.62/0.61元/Wh,2小时储能系统平均报价同比下降51.2%,环比下降6%。储能EPC报价方面,6月1小时/2小时/4小时储能EPC平均报价分别为1.65/1.30/0.66元/Wh,2小时EPC及4小时EPC最低报价均低于0.6元/Wh,创历史新低。 与此同时,此前拟上市的部分储能企业相继撤回了IPO申请。 7月2日,沃太能源对外发布公告,终止其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计划。按照此前计划,沃太能源拟募资10亿元。按照不低于25%的发行比例,该公司发行市值最高达40亿元。 据了解,该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于2022年12月30日在上交所获受理,并于2023年1月进入问询阶段。此后历经三次财务资料过期,两次更新材料,却在今年7月2日宣布终止IPO。招股书信息显示,亿纬锂能持有沃太能源9.71%股权,高瓴投资持有沃太能源3.99%股权。 此外,蜂巢能源也在2023年年底撤回了IPO申请。蜂巢能源曾在2022年11月提交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申请,计划募资150亿元,去年12月撤回了此项申请。蜂巢能源方面当时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决定撤回上市申请,并考虑启动其他融资方案。 而在面对储能市场的激烈竞争之时,一些企业已经将目光从“卷价格”投向了“卷质量”。 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宁德时代发布恒储能系统。据了解,天恒储能系统不仅能做到5年功率和容量零衰减,还能在标准20尺集装箱内,实现6.25兆瓦时级的高能量。在这款新产品发布不足两个月时间,宁德时代便将其投向海外。 宁德时代储能事业部CTO、储能欧洲业务部总裁许金梅此前在接受相关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化学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这是公认的大趋势,所以毋庸置疑市场规模很大。至于短期内的市场竞争其实不仅限于储能行业,很多行业到了市场充分竞争的时候,都会开始打价格战。只不过有的企业会选择一味地去“卷价格”,有的会选择“卷质量”。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宁德时代方面,该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储能、锂电池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储能,其包含了中下游以及售前、售后等。而市场方面目前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价格方面,但其实当前行业存在价格过度竞争问题,不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在竞争中应该更看重技术、长期价值、可持续价值以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 尹小强曾表示,储能是支撑能源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意义非常深远。过去两年大家是卷的状态,出现了各种不顾质量只看价格的无底线行为,埋下了很多风险和隐患。“电池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太了解电池以及和电池相关的产品了。电池间的一致性、质量的稳定性是储能电站的生命。” 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李创军表示,国家能源局接下来将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跟踪,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完善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机制,促进新型储能调节作用发挥;提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新能源基地科学合理配置新型储能,推动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