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能源储能
作为2017年全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之一,甘肃电力现货市场近日由试点转入正式运行阶段。作为典型的新能源高占比省份,“转正”运行后还将面临哪些挑战?后续又该如何保证市场长期稳定运行? 甘肃电力现货市场在经历40个月连续不间断结算试运行后,市场参与用户由5家增至380多家,月度用电规模达到51亿千瓦时,占甘肃省用电量的51%。甘肃发用两侧经营主体在现货市场均可通过“报量报价”的形式同台竞争,是全国唯一一家用户“报量报价”参与的电力现货市场,也是全国首家新能源“报量报价”参与的市场。 作为2017年全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之一,甘肃电力现货市场近日由试点转入正式运行阶段,成为继山西、广东、山东之后,全国第四个转入正式运行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目前,该市场已连续不间断结算试运行40个月。 电力现货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市场体系的核心和关键。甘肃电力现货市场有何特点?作为典型的新能源高占比省份,“转正”运行后还将面临哪些挑战?后续又该如何保证市场长期稳定运行? 全新市场机制引导新能源消纳 甘肃电力现货市场在经历40个月连续不间断结算试运行后,市场参与用户由5家增至380多家,月度用电规模达到51亿千瓦时,占甘肃省用电量的51%。而且,甘肃发用两侧经营主体在现货市场均可通过“报量报价”的形式同台竞争,是全国唯一一家用户“报量报价”参与的电力现货市场,也是全国首家新能源“报量报价”参与的市场。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永利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甘肃双边“报量报价”机制增强了市场运行的透明度与公平性,对供需两端皆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推动供给侧优胜劣汰,低边际成本、清洁能源机组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大幅提升其消纳比重。同时,新能源大发时段出现的低电价甚至负电价现象,将倒逼新能源企业加大储能技术应用来优化收益,有利于提升清洁能源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市场形成的边际价格机制使用户侧能更灵活地调整用电需求,实现更精准的用电调节,享受更公平透明的电价,不仅提高了市场的价格信号传递效率,也激发了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积极性,降低高峰时段的负荷压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另外,通过‘报量报价’,新能源企业可直接参与市场竞价,避免传统模式中的调度优先权争夺,确保市场有序运行。”王永利说。 除引入双边“报量报价”外,甘肃还设计了省内中长期交易“D+3”日滚动按日连续开市的交易机制,引导高占比新能源消纳。国网能源研究院企业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唐程辉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甘肃省内中长期交易‘D+3’按日连续开市能够引导新能源基于短期预测调整中长期合约,促进中长期交易曲线更贴近实际发电曲线,降低新能源入市风险,总体实现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有效衔接。” 此外,新能源系统消纳成本高,现货实际结算价格却低于煤电,从而对煤电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博众智合能源转型中国电力项目主任尹明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煤电企业应大力提高现货交易能力,以提升负荷预测、新能源出力预测、价格预测能力为核心,及时了解跨省跨区送受电情况,提高报价边界条件和关键参数的精准度,规避交易风险,增加盈利能力。” “同时,提高发电设备运维管理水平,确保设备健康高水平和调节能力,增加机组在充裕性和灵活性方面的价值,将煤电机组容量电价补偿拿足,积极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不过,面临挑战的同时,电力现货市场发展也为煤电企业带来新机遇。煤电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建立适应新能源发电特性的电力市场体系是大势所趋,应积极作为,早做技术、平台、人才等方面的准备。”尹明说。 探索高比例新能源现货市场建设 甘肃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综合示范区,新能源高占比是甘肃电力市场建设的难点要点和攻坚突破口。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甘肃省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522万千瓦,累计达到5700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62.2%;新能源发电量408亿千瓦时,占比达到37.17%。风电、光伏分别为全省第一、第二大电源,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3%。 当前,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我国已进入高比例新能源时代,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将逐渐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但与此同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也对电力现货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现货市场“转正”后,仍需继续探索高比例新能源现货市场建设。 尹明认为,要建立与多类价值(充裕性、电能供应、灵活性和绿色价值)相匹配的市场和交易品种,建立合理分摊机制,并重视创新不同类型配电网的投资与运营监管模式,加大配电网投资建设,推动主配微协调发展。“同时,完善分布式发电交易机制,提高分布式新能源本地化和市场化消纳水平。” 王永利认为,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给电网系统频率调节带来巨大挑战,而储能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甘肃现货市场通过市场化机制,鼓励新能源配储参与辅助调频,不仅提升了电网的频率稳定性,也为储能技术开辟了新的市场机会。储能设备与新能源发电设施协同工作,有效避免了弃电现象,还提高了新能源发电企业的收益,进一步激发其参与调频辅助服务的积极性,改善电网调频现状。” 与此同时,甘肃还是电力输出省份。今年上半年,甘肃省外送电力246亿千瓦时,外送规模居全国第二。 王永利表示,面对新能源装机容量大、电网阻塞和消纳困难的问题,甘肃电力现货市场创新性采用“省内用电负荷+联络线外送计划”模式。“该模式通过构建全电量竞价空间,打破电网阻塞和外送通道限制带来的瓶颈,极大提升了新能源发电的灵活调度能力。新能源企业可通过市场竞价机制,将多余电量灵活参与调节,缓解本地负荷不足导致的弃电问题,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效率。” 与中长期市场衔接仍有挑战 既是电力输出大省,又拥有较高的新能源装机比例,甘肃电力现货市场“转正”后,在与中长期交易的衔接方面仍有几大挑战。 王永利表示,中长期合约通常具有价格锁定机制,以保证供需双方的利益。但现货市场中新能源发电具有低边际成本优势,会导致现货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显著低于中长期合同价。这种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中长期合约的履约风险,还为经营主体带来套利机会。部分电力企业可能通过调整中长期合约的履行策略,以获取现货市场中的价格差异利润。“这种套利行为或将导致中长期合约市场的有效性降低,影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在王永利看来,为了更好衔接两者,甘肃需进一步优化中长期交易计划与现货市场的实时调整机制,确保经营主体在现货市场中的灵活性与中长期合约的稳定性并重。“通过提升市场调度能力,减少价格波动,保障供需平衡,推动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协同发展。” 唐程辉则建议,下一步,甘肃电力现货市场可在现货与辅助服务市场衔接、推动新型主体入市方面,探索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联合出清,适时增加爬坡等其他辅助服务交易品种。同时,创新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参与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 目前,首批8家试点已转正一半,应如何保障转正后电力现货市场长时间稳定运行? 对此,尹明表示,要持续提高对气象条件和天气情况的预报预警能力,适时扩大电价上下限范围,发挥好政府授权合约与PPA等金融工具抗风险作用。各类市场主体应不断加深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市场的理解,提高自身认识与能力。“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组织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加强研究,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和调研成果,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提供有力支撑。” 在深入推进“双碳”目标、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背景下,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不仅是深化电改的关键环节,也肩负着推动市场化、保障电力供应的重任。 王永利坦言,我国电力现货市场能否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决定其能否真正承担起推动能源转型的重任。“现货市场发展需配套完善的保障机制,如容量电价等政策,以确保电力资源的长期充足性。未来,电力现货市场的推进应回归市场化本质,灵活把握节奏。在电改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适时推进原则,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确保市场在高效、规范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健全制度规则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规范监管等方面的法律保障,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