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能源储能
2024年,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光储融合作为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模式,正逐步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展望2025年,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升,光储融合成为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今年以来,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新型储能已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近一年多以来,各家储能企业打起了激烈的价格战,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储能电芯的平均价格已经从2023年初的0.9元/Wh下降至目前的0.3元/Wh左右。 12月10日,有机构向时代财经表示,当前电芯的成本大约在0.28~0.29元/Wh,这一价格已经非常接近市场上储能电芯的销售价格,即0.3元/Wh。这意味着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储能系统方面,造价成本在0.55~0.57元/Wh之间,近期也有部分项目出现了成本倒挂的现象。 储能电芯和储能系统的价格下降的原因之一,系受上游碳酸锂价格不断下行的影响。不过,集邦咨询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建向时代财经表示,由于期货市场的管控,碳酸锂价格的下行空间有限。因此,预计整个行业在经历价格下降后,将进入一个长时间的L型底部阶段,即价格在一定范围内小幅震荡。 与此同时,光伏行业亦深陷内卷。今年以来,光伏行业不断呼吁自律以尽快走出内卷的“泥潭”。对此,王建认为,光伏行业的自律问题需分产业链环节来看。 多晶硅方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12月10日指出,去年新投产的项目数量过多,超过200万吨,今年的产能利用率呈现下降趋势;预计2025年新产能达到350万吨左右,这是基于最高可能值的预测。总体来讲多晶硅行业将经历从亏损到微利的转变,实现盈利的目标仍然具有挑战性。 王建进一步指出,多晶硅环节主要依靠能耗管控和配额生产制来限制新建产能和存量产能的产出。硅片环节由于市场化选择,已经自发降低开工率以控制产出;电池片部分由于技术迭代,产能与需求接近平衡;而组件企业,因各家的技术、成本、市场渠道都不相同,自律的约束力作用仍然有限。 “2025年,光伏行业组件端仍然将处在内卷的状态当中。需求方面,装机量未来5年内都可能维持在600GW左右。”王建表示。 据集邦咨询分析预测,到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596GW,同比增长率约为6%。同时,从2024年到2025年,储能装机需求虽然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但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大幅下降至27%。 王建认为,光伏行业面临供需错配的挑战,供给侧改革成为必要,但储能电芯的需求仍在增长,尚未达到必须改革供给侧的程度。王建预计,在未来5至8年后,随着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光储融合市场将有望实现大规模增长。 本文源自:时代财经 |
下一篇:新型储能:如何避免“内卷式”竞争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