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市场财经

海川储能铁铬液流电池加速走向市场

2025-09-16 14:33:24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于茜玉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9月14日,在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华能西坡光伏电站内,一个250千瓦/500千瓦时的液流储能电站正进行每天两冲两放的“固定动作”。从2023年投运以来,该储能电站已平稳运行一年有余,各项指标表现良好,有效验证了铁铬液流储能电池在配套新能源发电场景的实用性、经济性。

  就在不久前的7月31日,海川太风水储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牵头开发的250千瓦/500千瓦时铁铬液流电池光储一体储能系统,成功通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等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开展的科技成果评价,专家组认为该成果针对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电堆功率低、一致性差、并网响应慢、析氢安全隐患、电解液交叉污染等难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进行了多项创新,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突破液流电池多项技术难题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新能源装机保持每年增长1亿千瓦以上规模。8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7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7亿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1亿千瓦,同比增长50.8%;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1%。今年前7个月,风电新增装机536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22325万千瓦。随着新能源在总发电装机比重不断提升,电力系统对储能尤其是长时储能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以液流电池为代表的长时储能技术迎来战略机遇期。

  海川太风水储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董事长左红堂介绍,相比于锂电池,液流电池具备本质安全、无燃爆风险、容量高、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原材料可再生等优势,是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理想储能单元。

  据悉,当前液流电池从技术路线上分为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水系液流电池等几类主流技术路线。从2025全国液流电池产业发展大会获悉,去年我国液流电池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新增并网0.81吉瓦/3.23吉瓦时,较2023年增长10倍,液流电池产业进入到商业化发展阶段。

  海川太风水储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煌表示,海川储能核心技术团队源于国内首家铁铬液流电池公司——苏州久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耕铁铬液流储能技术十余年,2021年时海川太风水储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与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联合成立未来新能源实验室,结合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在物联网领域深厚的技术沉淀,积极打造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创新研究平台,致力于新一代铁铬液流电池技术开拓创新。

  针对当前液流电池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电堆功率低、一致性差、并网响应慢、析氢安全隐患、电解液交叉污染等共性技术难题。海川储能通过技术创新,成功开发了新一代大功率铁铬液流电池单堆系统,该电堆额定功率可达33千瓦,工作温度从零下20摄氏度至70摄氏度,能量效率达75%以上,循环寿命2万次以上。在华能西坡光伏电站储能项目中创新应用晶闸管并联旁路开关及智能控制,实现10ms内无冲击并网,具备智能零投切功能;并通过电解液改进,电堆结构优化,解决电堆密封,抑制离子交叉污染和析氢问题。

推动液流电池成本稳步下降

  当前,储能行业正处于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化竞争转型的关键期。市场需求已经验证,在长时储能场景(4小时以上),液流电池技术相比于其他电化学储能技术优势明显,具备不可替代性。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单位成本仍然是影响液流电池商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大连融科中标国家电投攀枝花项目为例,该项目全钒液流电池系统价格成本达2.295元/瓦时,而同期锂电储能最低单价已下探至0.473元/瓦时。

  左红堂指出,液流电池最主要的成本是电解液,占系统整体成本能达到40%以上,其次是电堆成本,占系统总成本约35%,电堆的主要成本源于离子交换膜的成本,其它构件成本约占整体成本25%左右。当前全钒液流电池成本偏高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钒材料价格较高,目前钒材料的价格以达到7.7万元/吨,而铁铬材料的价格约为0.25万元/吨,不到为钒价的1/20。

  “这也是我们看好铁铬液流电池这一技术路线的原因之一,在长时储能同等优势条件中,铁铬不比全钒逊色,在电解液成本方面,铁铬更加具备无限可能。我们的目标是让液流电池的成本做到和锂电池一样,让铁铬液流电池成本低于1元/瓦时。”郭煌表示。

  左红堂介绍,随着250千瓦/500千瓦时铁铬液流电池光储一体储能系统的各项性能已经得到充分验证,该公司将加快推动这一技术走向市场。早在今年6月4日,海川储能铁铬液流电池电堆研发制造总部项目就已经正式签约,将落地江苏省江阴市霞客湾科学城。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计划建设年产400兆瓦铁铬液流储能电池电堆自动化生产线以及集装箱式储能模块总部基地项目,产线满产后可实现1.6吉瓦时储能系统规模,项目将在2026年1月正式投产。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