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行业访谈

远景集团田庆军:储能行业明年将迎来拐点 “产品为王”成竞争主旋律

2024-07-23 16:41:02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当国内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亿千瓦之际,储能行业将迎来拐点,大量不具备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商将淘汰出局,行业竞争格局迎来洗牌。”近日,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发生这一切的关键时间节点就在明年。”

  建立健康良好产业生态圈

  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的新能源事业掀开全新篇章。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2.9亿千瓦,创下了历史记录。

  “大量的风光等波动性间歇性电源的急速增长,对电网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各类储能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新型储能产业开始腾飞,最近两年连续保持新增装机增速超过200%。”田庆军表示,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构建以风光储为基础的新型能源体系,其中新型储能是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去年底,中国注册储能企业已经超过10万家,大部分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整个行业市场主体过多,各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行业埋下隐患。”从价格上看,今年1月份到现在,锂电池储能价格已经下跌超过40%。最近公布的电力企业集采招标,0.25C储能系统最低报价跌破了0.5元/Wh。田庆军表示,这个价格已经完全低于成本价。

  田庆军认为,目前,客户视储能系统为风光等新能源的配套成本,储能电站存在“建而不用”的情况,即便是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储能电站,投资回报率也不高。“风光储等新能源的生命周期一般在15年-20年,投资方对未来电价政策预期不确定性太强,为了保障投资回报率,宁愿当下投资成本更低一些。”

  “降本成为产业链上企业的‘紧箍咒’。”田庆军表示,相比之下,一个健康良好的产业生态圈一定是产业链各个环节都留有合理利润,支持企业去研发、再生产。

  “产品为王”时代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田庆军表示,行业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近几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截至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4.5GW/74.5GWh,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过150%。其中,2023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21.5GW/46.6GWh,三倍于2022年新增投运规模水平。

  田庆军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100GW/200GWh左右。“这是一个分水岭,明年行业竞争格局将迎来洗牌,大量没有技术、只会简单组装的系统集成商将被淘汰出局。”

  与此同时,头部企业的竞争维度更聚焦在产品层面,比如电芯容量、能量密度、循环次数、系统衰减、构网技术、智能化、安全等等,通过技术层面创新和规模化制造,推动储能系统单位成本持续下行,释放利润空间。“在这过程中,有电芯自研自制能力的集成商更占据竞争优势,毕竟电芯成本占系统成本的5-6成左右。此外,还能更好保障产品质量、交付能力和全生命周期售后服务水平。”田庆军表示。

  资料显示,远景集团是一家全球零碳技术企业,旗下业务包括风电、储能、动力电池、氢能、智能物联操作系统、创投等。远景湖北十堰电芯基地近日正满负荷生产,该基地主要生产315Ah大容量储能电芯。田庆军表示,公司于2021年就带领行业迈入300Ah+大电芯时代,于2023年推出并率先在行业量产了新一代315Ah储能电芯。截至2023年底,远景储能已在全球参与超过20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过15GWh,在手订单超25GWh。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