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本报记者 李建成 2月25日,走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天启鸿源围场共享储能电站,一排排形似集装箱的白色储能舱正在静静地工作。在能源生产过剩时储存能量,在能源需求高峰或短缺时释放能量,一储一放实现了电力供需平衡。与以往一座清洁能源电站配建一个储能电站不同,这个共享储能电站能为13座清洁能源电站配储。 对于这个共享储能电站,翰润都尔河风电场负责人高阳相当满意。风电、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导致电力供需峰谷矛盾突出。为维护电网稳定,当时政策要求风电站、光伏电站必须按相应比例配建储能电站。 高阳算了一笔账:一个50兆瓦的风电场,配建储能设施至少需要投入数千万元,这对于中小型电场来说,负担不小。而且,储能设施运维技术门槛高,电场自身缺乏专业团队,导致设备利用率低,有的甚至成了“摆设”。 国电申能亮兵台光伏电站负责人张圣坤也深有同感:“我们电站规模小,自建储能不划算。但如果不建,发的电又送不出去,左右为难。” 转机出现在2023年,围场与国网冀北电力公司联合,开始探索“共享储能”新模式。县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主任任勇回忆:“当时,我们走访了全县13个风电、光伏电场,发现大家面临的困难大同小异。如果能集中资源,共建一个大型储能电站,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然而,协调13家电场并非易事。每家电场规模不同、需求各异,有的担心成本分摊不公,有的对技术路线存疑。为此,县里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邀请专家讲解共享储能的优势,并制定公平合理的容量租赁方案。 “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往电场跑,电话都快打爆了。”任勇说,最终,北京天启鸿源新能源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共享储能电站项目,赢得了13家电场一致认可。 2024年11月30日,天启鸿源围场共享储能电站储能装置与220千伏变电站,在24小时内一次性并网成功。作为河北规模最大的共享储能项目,其总共能存储92万度电,相当于一座中型水电站的调节能力。 “这座共享‘充电宝’可不简单。”北京天启鸿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围场分公司副总经理石增开介绍,电站采用“钒液流+磷酸铁锂”双技术路线。钒液流储能电池适用长时间储能,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则具备快速响应优势,双方结合可应对不同场景的调峰需求,维护电网稳定运行。 “现在,我们按需调用电站容量,既省钱效率又高。”高阳说,由自建储能转为共享储能后,电网调度频次和设备利用率大大提升,发的电都能送出去,收入也增加了。 “共享储能电站与风光项目形成‘发—储—输’闭环,推动围场从‘能源输出县’向‘绿色能源枢纽’升级。”任勇表示,围场将继续布局“新能源+储能”产业链,为更多地区推广高效储能提供解决方案。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