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市场评论

储能市场发展三大隐忧

2022-05-23 12:29:23 来源:高工储能

关键词:

储能行业储能安全

由于短时内受龙头企业巨资押注与各地政策密集强推,储能行业出现红温过热并开始逐步反噬自身,警惕储能“虚假繁荣”。

2021年被公认为储能行业的政策元年,据不完全统计国家与地方政府出台了300多项与储能相关的政策,并明确锁定2030年30GW的储能装机目标。与此同时,王传福与马斯克也“默契”的将储能作为企业未来的核心架构大肆宣传,储能正式“起飞”后甚至跑赢了新冠疫情和供应链短缺,宛如一朵傲立在荒漠中的红玫瑰。

2022年3月以来,高工储能走访超过20家储能电池系统、变流器/逆变器、BMS和系统集成等产业链企业,从第三方视角结合储能市场预期,企业真实的想法与生存情况,做出客观分析。5月17日,2022高工储能全国巡回调研走进华为,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储能业务总经理尹飞军、王国军、刘瀚等负责人就储能行业现状、发展困境、未来形态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目前储能的形态种类多异,主流还是电化学储能。得益于庞大的市场规模,被吸引进储能赛道竞争的厂家众多,且来自各行各业。当下的竞争非常激烈,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基于这个相对混乱无序的市场,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我们该如何面对?”某知名企业高管说出了行业的顾虑。

诚然,在“双碳”目标和国家电网的储能建设规划的刚性要求之下,储能行业的大规模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产业链各头部动辄数百亿扩产的“军备竞赛”彻底点燃了整个赛道的热情,部分企业开始盲目的追求“风口”、“政治正确”,可当光鲜亮丽的皮囊被褪去,背后隐藏的一系列隐忧亟待解决。

畸形商业模式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自我们开始布局光伏逆变器之初,我们就已经关注到了储能,只不过一直在赛道外保持观望态度,直到去年才开始大力投身进行业当中,原因也是因为彼时的商业模式还不太成熟。”某知名大厂高管似曾相识的一席话令人联想到2018年比亚迪宣布退出国内储能行业给出的解释。大企“出逃”国内市场并非偶然,不成熟的商业模式却匹配“万亿”规模市场划出一道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

目前国内储能市场仍属于典型的政策驱动市场,初始投资成本取代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成为国内相当部分项目业主投资储能项目的核心考核因素。反观切入进储能赛道的“玩家”来自各行各业呈鱼龙混杂之势,主要分传统电力行业、动力电池行业、光伏行业以及外围(未接触过储能),诸多因素在储能行业埋下一颗不确定的种子。

从目前国内电化学储能的技术发展阶段来看,储能总体上仍然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这就意味着,被一纸政策赶上赛道的选手尚不熟悉“游戏规则”,正因此,国内在储能市场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熟。

“带毒”的种子最后只会绽放腐败的花朵,不少集成商在电芯、BMS、PCS、热管理方面并未布局自身的技术,相关产品一律践行“买买买”的原则,然后经过简单拼凑之后交付到客户手中。这类产品在安全性、一致性、后期维护上得不到相应保障,如若出现事故便积极将“锅”推给电芯厂。由于不用投入资金去研发,因此在最后的竞争上通常以“无底线”的价格去撬动市场,导致优质企业受到排挤。

更加令人诧异的是,有行业人士透漏,部分项目业主为抵消年初上游电池材料暴涨的影响,还在项目中混入梯次退役电池。这样不仅会冲击用心打磨产品质量的同行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会为国内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风险,长此以往将对国内储能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火爆市场带动锂价走高反噬储能

“目前,电芯水涨船高,对储能市场造成了不少影响。考虑到储能才刚起步,这样的形势将倒逼各类材料加快研发进程。”智光储能常务副总经理付金建面对涨价如此回复。

在一个完整的储能系统当中,电池成本占储能系统的50%以上。可自2021年以来,储能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野蛮增长”强行打破了现有的供需平衡,导致材料价格暴涨。虽然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厂开始大手笔扩产出手补救,却依旧需要时间传导。巨大的市场缺口叠加不正当竞争手段令碳酸锂价格一路飙升至50万/吨。

正因此,众多厂家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情形。企业要不放弃利润“断臂求生”,要不放弃市场份额“退避三舍”。

从高工储能近几月走访的pack企业和系统集成商看,2022年Q1锂电芯在2021年底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涨15-20%,二三线电芯厂报价普遍达到0.9元/Wh,头部大厂的部分型号价格更是高达1.1元/Wh以上。电芯成本上涨直接驱动下游储能系统中标价由2021年底的不足1.5元/Wh提升至1.7-2.0元/Wh。

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需要开发商、集成商和电池厂商不同程度让利,来确保项目正常实施,或者项目暂缓执行甚至取消,例如另一位知名公司高管曾告诉高工储能,“去年9月份开始,碳酸锂大幅度高速涨价,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该公司去年9月份至今的储能项目执行。电池作为整个项目的核心成本组成部分,大幅度的涨价直接影响了项目收益。”可见锂矿暴涨再一次打击了企业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事故频发,储能安全相关标准有待完善

在激增的市场需求、复杂的应用场景面前,全球储能安全事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间,全球共发生30余起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储能的安全问题是系统性问题,往往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安全也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综合考虑。

例如电芯本体层面的热失控安全、一致性控制以及全寿命周期的可靠性保障,电池模组单元层面的可靠性预警方式、结构稳定性保障,电池簇-堆层级极端运行环境(高盐、高湿、高温、高尘)下的可靠性保障,储能系统层级真实运行状态下的温度和SOH(蓄电池容量)均一度可靠性控制状态以及在线诊断技术保障等,都关系着储能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建立储能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是为电站质量“保驾护航”的关键!

博磊达新能源高管党英杰对此颇有感触,“一整套储能系统对于工作温度区间要求也很高,太冷或是太热都不行,例如国内北方的一些储能项目都选择钛酸锂电池技术”。所幸,我国储能安全相关标准还在建设过程中,一批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相关标准正在编制阶段,行业急需在国家的支持下逐渐完善储能产业安全与标准体系。

“高增长”、“大规模”、“紊乱”,这些词汇仿佛都可以用来形容当下的储能行业。高景气不假,市场混沌也是真,只是“风口”之下的理智总是那么难能可贵。未来某日,如若行业共同解决了“商业模式无序”、“成本高昂”、“事故频发”等绊脚石,储能或许才能呈“烈火燎原之势”迅猛发展。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