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市场评论

锂电与储能的“冰与火”之争

2023-06-16 17:37:01 来源:Mr蒋静的资本圈公众号

关键词:

锂电储能

储能很火。

但是,上游锂电产能供给趋于过剩,竞争日渐惨烈,锂电企业总体盈利压力山大,叫好不叫座。

下游储能吃肉,上游锂电啃骨头,很难成为常态,对于自诩门槛更高的上游“电化学”专家而言,下游“电力电子”专业,无论技术含量,还是人才稀缺性,似乎都不占优。

若此,锂电企业怎会袖手旁观?

01

锂电企业纷纷布局下游储能

近期,从各大锂电企业的战略布局和国内储能项目招标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锂电企业,尤其是头部巨头,纷纷涉足储能系统集成,甚至终端品牌商环节。

不胜枚举。

尽管锂电池属于“电化学”范畴,但从模组到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系统和储能系统,更多属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范畴。

所以,锂电和储能属于不同的学科,底层核心技术存在差别,核心竞争力不同,人才要求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市场端更是天壤之别,锂电的关键是材料、设备和工艺,储能更多是电力电子技术及系统集成。

在一体化的冲动下,显然上游锂电进入下游储能更加容易,至少现阶段如此,这正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景象。

02

短期边界在哪里?

为此,我们就不难理解锂电向下游储能拓展的冲动了,那两者相互碰撞的边界在哪里?

一方面,国内大型储能甚至国内工商业储能,简单粗暴拼价格,竞争要素尚且单一,更加强调制造端的成本,这些领域注定成为锂电系率先进入的战场,并与其他派系直接竞争,而且锂电系因为一体化因素很可能占据上风,锂电巨头们已经频繁出现在各大储能项目的招标名单中。

相对而言,海外家庭储能、海外大型储能对制造端的敏感度相对更低,而对品牌和渠道的要求更高,具有先发优势的储能品牌商更具优势,锂电系很难短期跟上,在这些方面双方短期更多是合作。

一个竞争,一个合作。

与此同时,一体化也并非单向。

毫无疑问,大型储能品牌商会逐步向上游锂电环节不断试探,尤其是具有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光伏系”储能,早已是蠢蠢欲动,他们注定会成为“一体化”的主力。对此,我们曾在2021年12月《储能战场,锂电系与光伏系是竞争还是合作?》中对此进行分析,这方面拭目以待。

03

长期回归“储能终局”

上游往下,下游往上,最终达到相对平衡,充分竞争,锂电-储能产业链似乎也终将陷入光伏行业的一体化魔咒。

那博弈的终点在哪里?

关于这一点, Mr蒋静的资本圈公众号今年3月的文章《储能的终局》曾作分析,还引起了广泛传播和影响。

在前不久SNEC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笑称,他们储能业务正按照我的“储能的终局”在搞。

储能的终局就是“品牌商”,也就是市场,市场为王,这也是储能巨头最后的决战之地,无论锂电系还是光伏系,也无论是独立的系统集成商还是更上游的锂电池企业,并最终由品牌商来主导整个产业链,一体化只是其表现形式。

如今,锂电系进入储能环节,要么直抵终端成为“品牌商”,构建自身的品牌和渠道,这个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要么只是有限介入到“系统集成”,拼产能,见效快,更强调自身的制造端优势,这在更强调性价比的国内大储市场比较吃得开。很明显,前者的长期竞争壁垒更高,而后者的短期“性价比”似乎更优。

所以,锂电系进入储能环节,一是要想明白介入程度,二是要想明白差异化优势,在终局面前做短期和中长期的布局,构建核心竞争力,否则就是从一个泥潭陷入另外一个泥潭。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