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市场评论

这一赛道,国家电投、三峡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都来了!

2024-04-15 15:49:03 来源:中国能源报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近年来,受“双碳”目标推动,我国能源发展持续向“绿”。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持续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也持续快速增长,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项目加速落地,新型储能已进入大规模发展期。

  多家大型央国企加码新能源产业,储能更是“重头戏”。截至目前,包括国家电投、三峡集团、中国电气装备等在内的多家央国企均已下场布局储能、电池制造环节,并“牵手”民营企业,达成多份战略合作协议。在业内人士看来,央国企将在储能领域与民营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共助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家队”积极下场布局

  近年来,储能“国家队”加速布局。例如,今年2月,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亿人民币。该公司由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共同持股,经营范围包括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等。

  同月,中铁投实业有限公司与广陵区政府签约,投资50亿元在广陵经济开发区上马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化项目及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据了解,作为国有企业,中铁投实业有限公司在储能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线、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站、配电网台区等领域。

  此外,去年8月,宁德时代与中国电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新型储能应用研究、储能产品和产业合作、储能装备制造基地等方面开展合作;同年10月,电建装备公司首条储能电池PACK生产线建成投产,表明电建装备公司在该领域实现自主生产,将满足中国电建及外部市场储能业务快速发展需求。

  央国企为何纷纷瞄准储能领域?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吴微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储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较为稳定的增长预期,储能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新能源消纳、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省份出台相关政策,要求风电与光伏发电项目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储能,而目前央国企是新能源大基地的风电与光伏主要投资主体,其对于储能投资有着较大需求。因此央国企涉足储能与电池制造环节,对于其进一步深化新能源领域投资,把握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也提到:“从现在来看,也有部分央国企在地方开展合作,例如建设风光基地等项目的时候,地方政府会对这些央国企有储能产业配套落地的需求,所以央国企为拿到储能电站的投资机会,会通过基金等形式涉足制造业。”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事实上,就在3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指出,要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充分发挥中央企业优势,做强做优主业、提升效率效益,加快构建以风电、太阳能发电大基地为主体,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发展,氢能、新型储能支撑调节、前沿核心技术引领带动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谈及央国企在储能领域布局的优势与共同点,吴微表示,央国企不仅参与储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还涉及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系统集成等多个环节,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同时,除了目前主流的锂电池储能外,央国企在储能领域的布局涵盖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

  央国企通常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能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储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布局。目前,央国企对储能产业的布局主要以大容量储能为主。

  “央国企自身就是很多储能设备的采购方,如果能够自己生产储能设备,则会在自产自销方面形成优势。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很难去投资储能电站,销售压力也会更大。”彭澎认为。

  “央国企在大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因此在储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上更具效率和稳定性。”吴微认为,基于原有产业,央国企未来在发展储能领域可有更多新突破与亮点。“央国企可以利用自身在原有产业中的技术积累,推动各类有技术潜力的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发展。同时,央国企可以通过拓展储能产业链,与现有的新能源发电业务实现协同,加快能源系统的低碳化转型。”

  与民企实现互利共赢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经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

  有分析认为,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大批资本争相涌入。对此,吴微建议,央国企和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央国企通常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民营企业在市场敏感度、运营效率、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双方可以联合投资研发新技术,特别是在储能技术的前沿领域,如新型电池材料、储能系统集成技术等。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共同承担研发风险,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此外,央国企和民营企业可以携手开拓国内外市场,共同推广储能技术和产品,通过市场合作,双方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储能产业投资主体增加,未来央国企与民营企业之间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央国企与民营企业的相互配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

  彭澎也指出,按照以往经验来看,央国企和民营企业可在制造业领域相互配合,优势互补。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