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市场评论

“新质”密码|融科储能:在储能新赛道跑出“全球独角兽”

2024-04-30 15:02:51 来源:东北新闻网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编者按:点燃创新引擎,绽放新质之光。当前,辽沈大地处处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热潮,各地标杆企业依托自身禀赋优势,集聚力量推动科技创新,抢占竞争制高点,塑造发展新优势。辽宁省委网信办、东北新闻网推出系列报道《“新质”密码》,聚焦我省标杆企业向新求质的蓬勃脉动,记录新质生产力在辽宁加快形成的发展变化。

  近年来,储能赛道备受关注。“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千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这是我国首次将“发展新型储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在辽宁,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创新抢占先机,成功通过“全钒液流电池”冲进储能行业前列——它就是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科储能”)。2024年,融科储能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排行榜,位列第911位,资本市场估值92亿元人民币,成为辽宁首个“全球独角兽”企业。

  4月26日,记者走进融科储能,感受这里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强劲“脉搏”。

  领跑:占钒电池市场份额60%

  无论是风还是光,都受天气影响较大,且发电与用电曲线不完全吻合。储能技术是解决新能源发电随机性、间歇性、不可控性的首选技术,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装备。

  融科储能就是面向新能源发电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钒电池及成套储能装备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全钒液流电池是以钒作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池,具备大规模储能所需要的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可靠性高和绿色环保等特点,相关产业正成为储能产业新风口。

  走进企业的全钒液流电池生产基地,一排排白色集装箱鳞次栉比。

  “这不是普通的集装箱,而是一个个全钒液流电池模块”,融科储能总经理王晓丽告诉记者,“这里每一个集装箱都是一个储能单元,它们被运往各地的储能项目现场,提升新能源发电并网电能质量和电网供电可靠性。”

  王晓丽介绍:“将两组集装箱叠放在一起,一个装电池电堆,另一个装钒电解液,就组成了一套钒电池储能系统。一套储能系统可以储存3000度的电能,如果按每户家庭每月200度电能消耗算,该系统能够支持一个普通家庭15个月的用电量。”

  截至目前,融科储能面向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三大目标市场领域,累计投运钒电池储能系统超过720兆瓦时,占钒电池市场的60%,电解液材料销售占全球市场的90%。

  深耕:成为全球唯一具备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技术开发和生产能力企业

  融科储能在成立时,我国在钒电池领域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并未形成产业。融科储能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组建了一支拥有百余名科技人员的技术团队,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方面投入超过20亿元,连续攻克了电化学基础技术、核心材料技术、电堆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完全实现了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自主可控。

  “自主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现在我们企业拥有技术专利327项,是全球唯一具备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技术开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王晓丽表示,融科储能先后成为“国家能源液流储能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建液流储能电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并通过了CNAS国家实验室认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项10余项,主导和参与国内外标准制定50余项。

  创新:在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 打造储能行业技术高地

  在企业的生产车间里,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组组预制舱式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品整装待发。

  “目前为止,企业订单量比去年全年翻了一番,创历史新高,”王晓丽兴奋地说,“今年3月,我们中标三峡能源新疆吉木萨尔200MW/1000MWh储能项目,这是目前开工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将成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王晓丽表示,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各级政府在科研、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目前,企业正推进一批新项目,预计建成后,将新增年产值100多亿元。”

  目前,融科储能已在在大连高新区、庄河市、金普新区建立技术研发、材料供应、装备生产三大基地,逐渐形成自主配套的产业集群,建设世界上首个超百兆瓦产能的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

  王晓丽表示,未来,企业将在低成本关键材料批量化、高功率密度大功率电堆结构设计等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助力大连打造储能行业技术高地、产业高地。

  (记者 马驰 田理)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