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度雄心勃勃进入储能的厂商们,看到如今储能系统投标价如脱缰野马似的一路狂跌,心里滋味难言美好。 一年前,储能系统的投标价约在1.3元/Wh。今年4月29日,市场最看好的4小时储能系统最低投标价约0.54元/Wh。而在近期5月国电投的新疆裕民铁列克提10万千瓦储能及配套40万千瓦风电项目电池储能系统等项目采购开标中,28家公司参与的4小时储能系统平均报价0.579元/Wh,最低报价仅为0.511元/Wh,其中21家报价低于0.6元/Wh。1年左右的时间,国内储能系统的报价下滑高达60%之多。 不仅如此,2小时的储能EPC报价区间为0.65至1.838/Wh,中标均价为1.2/Wh,最低报价比3月份继续下滑28%。 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关键环节的储能技术,一直备受瞩目。然而,近期大型储能系统、储能EPC价格连续走低的现状,是储能系统玩家过多导致的供应过剩,还是电芯价格的极度跳水引发系统成本的下滑?似乎都有因可寻。但价格的快速下降,令诸多风险暗藏其中。大储市场是否能避免重蹈光伏产业链半年来的价格踩踏覆辙,引发行业的整体阶段性下滑?现在还是未知。 电芯价格暴跌 储能系统报价下滑,或许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作为储能系统核心部件的电芯产品,价格在近期以来一路狂跌。最早大家预测的底线价格为0.5元/Wh,如今0.38元/Wh可能都不一定是底部。 电芯价的快速走低,一些人士将原因归结于几点:首先电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导致去年主流的280Ah电芯都没有全部清空库存,如今却要被淘汰。市场有人在甩卖电芯,致使储能系统的整体售价在下降。 今年开始,电芯企业密集将300Ah+的储能电芯作为主力产品交付给客户,希望形成产品竞争优势。 最新的招投标过程中,部分业主需要电芯单体容量大于等于314Ah。 去年末,国家标管会也发布了新版GB/T36276-2023《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将于2024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新国标的技术要求相比旧版较高,如要求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5%,而旧国标要求电池簇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2%,届时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无法在市面上销售。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叠加新国标实施在即,促进了厂商降价促销出清。 5月30日,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电芯核心材料之一电池级的碳酸锂价格较上次持平,均价报10.60万元/吨。同比下降了6成。碳酸锂是储能电池系统的重要原材料,其价格的持续下滑也让储能系统价不断走低。 有人士也说,去年碳酸锂价格也在下滑,但有的储能系统厂商价格似乎并没有下降啊?可能的原因是,去年部分储能系统的报价在前,比碳酸锂采购价的下跌时间点早,因此出现了成本和报价的差异及不匹配性。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 第二,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形之下,部分公司就像特斯拉一样,尽量实现自制产品的能力。把每个环节尽量自制,从而大幅降低生产、调试费用,提高生产效率和原材料的快速降本,且在生产流程的优化上下足功夫,因此直接体现在了最终储能系统的偏低报价。有媒体指出,许继电气以0.56/wh中标项目,主要在于其储能系统除电芯外,其他设备均为自制,系统各设备能够充分兼容,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这一点在海外大储的竞争上也得以体现。不少欧美集成商是不自研零部件的,完全依赖中国的电芯和PCS供应商,如果放在2021年全球大储排名看,仅有阳光电源一家公司存在。如今大部分的海外厂商已经败下阵来,被狂攻海外、供应链及成本都有巨大优势的中国厂商彻底追上。去年年底,曾经排名靠前的芬兰电力解决方案企业瓦锡兰集团,就考虑采取剥离或者出售储能与优化业务。这家公司在2023年7月的时候在全球第四,仅次于阳光电源、Fluence和特斯拉。因此,是否拥有零部件的自研能力,是未来大储集成商能否创业周期的重要一点。 储能系统价格一路走低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参与者急速扩大,企业的经营压力频现。 在2022年行业“缺芯”、但新能源配储的浪潮下,储能电池出现阶段性供求不匹配。大量厂商进入储能产业,如动力电池宁德时代、瑞普兰钧、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等都增加了储能电池的投入。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宝丰集团等也切入到了这一领域,被归结于新势力企业。光伏公司天合光能、晶科等同样不会放过发展良机;储能领域的一些老兵如南都电源、中天储能、海基新能源等同样把储能电池作为核心发展方向。全面涌入市场的储能电池厂商,也加剧了储能电池总量的快速过剩。 惨烈的竞争下,产能产量快速叠加,也顺势导致储能系统、储能电池价的下降。一些企业以明显低于市场平均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实现产品中标。 据CNESA援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其中储能型锂电池产量185GWh。当前储能型锂电池产能平均利用率50%左右,2023年新增储能电池产能超过1TWh,扩张速度已经远超市场需求。一家储能电池厂商的内部人士对橙子储能透露,其实从公司进入储能电池以来,毛利率完全不如想象高,在国内市场中挣钱并不容易。 储能价格的持续降低,忧喜参半。 一方面,价格的下降有助于推动储能行业的普及和应用,特别是在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等领域,有望推动更多项目的落地实施。 另一方面,价格的过快下降也可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带来挑战。阳光电源高管日前就表示,“目前国内储能毛利率已经见底,部分国企和进入储能行业的一些企业报价低至六毛多。这已偏离了实际成本构成,包括硬件成本、未来六千次运营、电力系统升级、安全保障和技术服务保障等因素。” 当然,对储能系统厂商而言,市场面也是有好消息的。 一方面,碳酸锂占储能电芯成本的比例已有所下降,从2023年1月的51%降低至今年1月的24%。 碳酸锂外,负极材料、磷酸铁锂、电解液等其他关键原材料价格均降低至2021年以来的低位,且波动趋于缓和。原材料平稳后,储能产业价格体系、下游业主项目的收益测算更为明朗和稳定。 储能系统在未来市场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再仅限于能量搬移,而是成为保证生命周期内安全可靠运营、提高系统性能和利用效率的关键。此外,储能系统还将深入参与电力质量改善和电网电能质量提升,甚至可能在未来走向离网,成为深度参与电力系统和电力电子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储能价格的下降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采购方和企业都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合理地控制成本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也要加强监管和支持,要让市场对产业进行调节,不打击储能行业的热情,推动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储能价格持续降低的原因主要包括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进步和工艺完善多方面因素。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储能价格很有可能进一步走低。只是走低的过程中,企业利润、规模效应以及实际储能应用量都能得到更好地提升。 在全球绿色降碳减排的大趋势下,储能是国家层面积极推动的新能源产业之一。昨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提到,到2025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超过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