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市场评论

储能:走向纵深

2024-07-08 16:03:56 来源: Mr蒋静的资本圈 Mr蒋静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近来,储能行业又发生不少变化。

  关键词还是“内卷”,只是内卷的角度和维度有所变化。从产业研究的角度来看,储能行业的驱动力正在从产品与成本,转向市场端,尤其是场景及渠道。

  从上海SNEC到慕尼黑Intersolar,也表现明显。

  01

  成本下降已没太大空间

  这是内卷的直接结果。

  近期,储能电池价格已经低于0.4元/Wh,储能系统报价已经低于0.6元/Wh。

  锂电池及储能系统定价已经突破成本,开始亏现金,甚至还需要产业链一体化或者上游供应商一起来分担,降低成本已经到了各显神通的境地。

  除了少数头部企业具有一定的供应链议价能力,其他大部分储能企业在成本上已经不具备竞争力。

  必须正视这个残酷的事实。

  02

  产品差异化也没太大空间

  这是内卷的根本原因。

  这个在各大展会,尤为直观,淋漓尽致。

  前些年,储能行业集中爆发,人才、技术及供应链等有一个发展过程,产品创新还算得上竞争优势,即便三年前,我这种非技术科班出身都可以给一些顶级企业讲讲储能产品,那个时候大家对储能产品总体还是陌生的。

  如今,储能产品迅速发展,并且随着人才的快速学习、高度流动及充分的竞争交手,同质化日益严重,千篇一律。

  风冷也好,液冷也罢,从BMS到PCS再到EMS,从数智化到光储充一体化,储能产品乃至整体解决方案的同质化已经到了极致。

  任何一个系统集成产品,国人卷起来都没有底限,储能也难逃这个规律,无论个体如何努力挣扎。

  03

  唯有勤奋与努力可以内卷

  难道坐以待毙?

  既然“卷”价格不行,“卷”产品不行,国人就只能“卷”努力、“卷”勤奋了,这也是中国式内卷的终极状态。

  去年以来,对储能行业调研的最大感受是,各大储能企业都在扩大销售队伍,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国内覆盖各个省级区域,海外覆盖各个重点市场,品牌、渠道、交付、展会等都需要人手,尤其海外渠道,人员及费用更高。

  上游产能不断膨胀,如何消化?

  毫无疑问,自然是把产品卖到世界各个角落,这也是中国制造的成熟路径,也就是不断走向纵深,不断推动全球渗透率的提升。

  庆幸的是,目前储能整体渗透率还不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尤其是国内工商业储能和海外家庭储能,是整个行业的希望和动力,纵然有短期的竞争压力,但前景确实是美好的。

  目前,以系统集成见长的储能企业正在主动走向终端、布局渠道、拥抱市场,产业链合作模式也不断升华,如何跟业主、开发商、资金方、硬件商、数字化方案商等形成紧密合作关系,也是各显神通,五花八门,储能企业的竞争力走向多元化和复杂化。

  近日,阿特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1.2GWh储能项目完成融资5.13亿美元,单个项目如此规模且获得金融机构支持,说明储能行业也可以不用卷,关键还是品牌影响力、渠道纵深度和项目开发力,这些方面全球光伏组件巨头恰恰更具优势。

  单一维度的优势已很难形成竞争力,必须是多维度的甚至高维度的,这算是内卷的更高境界了。

  如今,成本不好“卷”,产品不好“卷”,只能“卷”市场,“卷”渠道,通过勤奋努力,当然还要有财力和魄力,向全球市场进军,向细分市场纵深,向高端市场突破,这也是储能企业的必然出路,而且是一场长期的持久战,这个过程必然伴随大量企业掉队出局。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