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2月24日,华北能监局、内蒙古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蒙西电力现货市场由试运行转入正式运行的通知》,正式宣布蒙西成为我国第5个转入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内蒙古的储能商业模式就此全面激活。 内蒙古的储能蓝海 据内蒙古能源局发布,累计2024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全国第一,达到1032万千瓦,全国首个新型储能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省区。2024年新增建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708万千瓦,同比增长246%。 2025年,内蒙古已规划储能项目仍有超百吉瓦时等待落地。2024年4月、5月,内蒙古共发布两批次电网侧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共30个,总规模2.97GW/11.96GWh;2024年5月、9月,内蒙古发布两批次新型储能专项行动项目共20个,总规模21GW/94GWh,单个项目规模基本在4GWh。 新型项目专项行动清单: 《蒙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1.0版)》(征求意见稿)曾提出,到2030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2500万千瓦。 先有需求,后入市场,才谈收益,借着政策东风内蒙古储能蓝海已成,新型储能市场下一阶段的挑战势必更加严峻。 蒙西储能市场痛点或将打通 蒙西地区在国家能源局对华北区域新型储能建设和运营情况的调研中就被指出“新能源配建储能市场机制不健全”,原因是河北和蒙西共计106座、容量高达7GWh的电源侧配储在运项目均存在调度运行响应不积极、利用率低等问题。 在政策“强制”配储的推动过程中,一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低价产品趁机混入市场,“建而不用”逐渐成为储能行业一大痛点。 近期,针对这一问题两部委印发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到,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在政策导向和电力市场的双重需求下,未来更多的新能源配储也将走向独立储能之路。 早前,蒙西独立储能盈利模式也已经明确。《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实施细则(暂行)》提出,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和电源侧独立储能电站在正常运行方式下作为独立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则参与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自主申报充放电计划。“容量补偿+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已经成为蒙西电网侧独立储能较为确定的盈利模式。其中,在容量补偿盈利模式,电网侧独立储能按放电量补偿上限0.35元/千瓦时,补偿期10年。以100MW/400MWh电站粗略测算,单日放电量以额定容量的60%计,年运行260天,则年容量补偿金额约超2000万元。 蒙西在正式转入电力现货市场后,独立储能逐步以“报量报价”形式参与,增加收益能力。 据《蒙西电力市场调频辅助服务交易实施细则》、《蒙西电力市场备用辅助服务交易实施细则》,储能电站还可以参与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内蒙古的储能商业模式亦将充分打开。 行业洗牌中,地方国企勇闯储能 我们期待一个良性发展的储能市场。但是政策渗透、行业洗牌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政策“放手”后,储能市场化后“主动盈利”效果如何,仍是未知。 面对内蒙古这一片土壤肥沃、充满机遇的储能蓝海,守在家门口的企业很难不蠢蠢欲动。 近日,内蒙古电力集团在召开的2025年储能专业工作会上还提出,要以“日日全力以赴”的使命感做好新型储能电站运营管理,深挖参与现货市场策略,精确计算、精准操作、精益管理,最大限度提升营收能力。 2024年12月13日,内蒙古电力集团旗下蒙电智汇科技与中城大有达成合作意向,就内蒙古储能产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储能电站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新模式。会上,蒙电智汇科技执行董事赵晨旭提到,随着新能源装机比例的不断提升,储能电站对于平衡供需、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内蒙古作为新能源资源富集区,储能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中城大有也希望借助蒙电智汇科技在储能领域的专业技术优势,加速在内蒙古地区的储能项目落地。 2025年1月2日,蒙电智汇科技赴厦门与新能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希望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落地。借助新能安作为全球知名锂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子公司,在高端锂电池领域具有深厚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市场经验,助推内蒙古地区能源电力产业的发展。 近期,内蒙古电力集团智汇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一则招标信息显示,该公司正在谋划组建电力储能公司。同日,该公司又发布了适用于蒙西地区的储能技术路线研究报告采购公告,服务内容包括项目技术实施方案与报告大纲、新型储能关键技术与技术经济、蒙西地区新型储能应用场景、商业模式与收入分析等。公开平台信息得知,目前两项招标均已完成中标公示,进入工作开展阶段。 从有限的招标信息中大胆猜测,蒙电智汇科技极大可能会针对蒙西储能市场成立一家专注项目落地的电力储能公司,且倾向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的场景化应用,在家门口这片热土上推动新型储能的场景化应用,无疑不是为储能的市场化加一把火。 |
上一篇:特斯拉能否撬动储能行业格局?
下一篇:返回列表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