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
大储行业正迎来关键趋势。长期服务协议(LTSA)已成为头部企业订单的核心标配,伴随一座座大型储能项目落地,聚焦全生命周期保障的储能后市场正加速爆发。 一般来说,储能电站一般是投资方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和处置权属于投资方,后期的运营以及运维,将直接影响未来10年的稳定收益和资产估值。 2025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首次明确将运维能力纳入电站并网准入条件,要求电站实时上传电池健康度、响应延迟等12类核心数据,运维数据价值进一步凸显,并在2025年全面推行运维工程师需持“电化学储能专项技能认证”上岗。 相关预测,预计2025年储能运维市场将超300亿元,年增速超25%,预计2025年专业第三方运维服务渗透率超45%。 当前,主要为储能设备商参与售后运维服务。当设备提供商与运维方“合二为一”,既考验的是企业的设备能力,也考验的是企业后期响应能力。在部分海外项目中,长服务能力还将影响项目的融资。 亦有行业人士指出,在技术和产品迅速迭代的当下,储能设备商主要精力在技术投入、产品研发、市场渠道拓展等方面,加上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项目稳定性不足,需要频繁进行售后维护,而且由于地域出货量不均匀,售后团队铺设范围不够广,当多处项目都需要维修时,易发生人员不足调配、全国范围响应困难等问题。 01 出海订单“长服务”成标配 据高工储能不完全统计,近期全球范围内密集落地的标杆订单中,长服务协议均深度融入项目核心条款,且在不同区域呈现差异化实践。 在欧洲市场,海博思创德国子公司与LEAG清洁能源签署协议,联合打造1.6GWh大型储能项目时,便将长周期服务贯穿全流程,提供覆盖设计、设备供应、调试并网及长期运营支持的全链条“交钥匙”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市场在全周期责任绑定上还实现突破,远景能源为法国Kallista公司240MWh储能项目提供EPC服务时,签订14年以上长服务协议。 对阿特斯储能,长服务协议同样成为签约重要保障之一。 阿特斯储能近期密集斩获跨国订单,其为加拿大411MW/1858MWh “天望2号”项目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及EPC服务时,同步签订一份为期21年的长期服务协议(LTSA),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运维与性能保障服务。 在德国20.7MW/56MWh项目中,阿特斯储能又配套20年综合运维服务,覆盖系统监控、预防性维护与性能优化。 即便在北美本土市场,阿特斯储能为美国德州Bypass项目供应498MWh SolBank 3.0储能系统时,仍通过长期服务协议保障休斯顿地区电网稳定运行。 目光转向澳洲储能市场,长服务协议的创新应用进一步凸显商业价值。Akaysha能源公司建设的1660MWh奥拉纳电池储能项目,与澳大利亚能源公司签署12年“虚拟收费”采购协议,约定在能源供应短缺时提供至少一半容量支持,同时配套特斯拉Megapack 3储能系统的24/7监控与安全保障服务;Edify Energy开发的Koorangie储能系统则双向绑定长期合作,既与电网运营商签署20年系统支持协议提供125 MW系统强度服务,又与壳牌能源达成15年承购协议,可支撑35万户家庭两小时用电需求。 非洲市场的大型储能项目也将长服务协议作为核心保障,阳光电源为南非153MW/612MWh红沙储能项目提供PowerTitan 2.0液冷储能系统时,签署15年长期服务协议承担全面运维服务,保障项目为南非电网提供负载转移和电网稳定支持,该项目也凭借这一服务模式,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迄今最大的独立电池储能项目。 而在希腊,天合储能拿下50MW/200MWh大型储能项目时,以全栈自研Elementa系列储能系统实现一体化交付,同步签订10年LTSA,涵盖系统维护、远程监控、备件管理及性能保障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为当地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支撑。 这些分布于全球主要储能市场的订单,共性清晰凸显。LTSA已从“附加服务”升级为“标配条款”,服务期限普遍达10-21年,覆盖从前期调试、中期运维到后期备件管理、资源回收的全流程。 其中,澳洲的“虚拟收费”模式、欧洲的回收责任绑定、非洲的电网支撑专项服务等差异化实践,既保障了储能系统长期安全高效运行,更推动储能行业从“重建设”向“建运并重”转型,储能后市场的商业价值与产业潜力正全面释放。 02 谁在抢跑全球储能“后市场”? 储能后市场加速爆发,在于储能价值不断被挖掘。融和元储副总经理王又佳认为,对于专注储能资产运营的企业来说,储能运营属性强、复杂度高,市场化意味着更注重建设后的长期价值。 他指出,过去行业多关注前期建设成本,而现在需要平衡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收益,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同样,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持续增强的本地化服务能力与可融资性也为天合全球交付提供了坚实支撑。依托覆盖亚太、北美、欧洲、拉美等主要市场的运维与服务体系,天合才能够在项目全周期提供快速响应与更贴近当地需求的技术支持。 为了应对这些发展趋势,智能化运维、智慧化运营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后市场布局最快的是最快的是仍是设备商,且目前涉足全球储能后市场的企业,多为行业头部大集团。 在全球储能“后市场”的竞逐中,一批中国企业已率先迈开布局步伐,通过全球化产能、本地化服务网络与标杆项目积累,抢占赛道先机。阳光电源、宁德时代、远景能源、天合光能、科陆电子、阿特斯储能、欣旺达、海博思创、精控能源、融捷能源、中天储能等企业亦在其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阳光电源则凭借庞大的海外出货量与零安全事故的口碑,构建起“后市场”服务的坚实基础。2024年,阳光电源全球出货量达28GWh,连续多年国内企业首位,积累海量的本地化数据。沙特7.8GWh项目中,其“全球布局+本地服务”模式实现72小时现场响应。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与储能领域的头部企业,海外布局展现出前瞻性。其在德国、匈牙利、泰国、印尼等地的产能规划,不仅实现了本地化生产与供应,更为“后市场”服务奠定了地理基础。阿联酋19GWh订单将催生大量运维需求,推动其完善全周期服务体系,形成“产品+服务”闭环。 阿特斯储能也是海外储能市场的先行者。2018年首次在加拿大交付了4MWh储能系统。2019年,接收了美国Princeton Power Inc.能力领先的储能技术和项目实施团队。2021年起,开始大规模出货储能系统,发布自研自产的储能系统产品SolBank,逐渐形成了包括产品研发和制造、系统集成、EPC和长期服务的一体化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截至2024年末,阿特斯大型储能系统累计出货突破10GWh。 天合光能凭借光伏+储能协同优势,2024年储能装机量增长超100%,累计出货破10GWh,业务遍及全球六大洲重点市场,并入围中国、英国、澳大利亚储能系统集成商前十。此前,在日本、英国等项目中提供15-20年运维服务,如为Low Carbon公司190MW项目提供15年性能维护。 远景储能全球累计交付30GWh,在手订单超50GWh;近期与印尼SUN Terra合作,覆盖东南亚、印度及澳大利亚市场,涉及本地化生产与技术授权。远景能源2025年核心战略围绕“技术标准引领+本土化合规”,通过风电-储能-氢能全栈技术构建零碳生态。 精控能源的业务范围和营销服务网络已覆盖欧、美、澳、非等多个国家及地区,正逐步成为全球智慧能源领域的重要力量。其开发的PotisTrader电力交易辅助决策平台引入了分时段交易,能够有效提升市场灵活性和价格发现能力,此外还提供了灵活可配置的额度计算体系,及时响应交易规则调整,提升交易灵活性。 科陆电子2024年新签储能项目2.4GWh,海外储能市场方面,公司已在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等多个区域实现储能订单落地,并积极布局新兴市场,持续扩大海外业务版图。其中,北美800MWh订单将首推新一代AquaC2.5系统,南美项目则以系统集成商身份提供大规模整站方案。 欣旺达通过密集的渠道网络抢占先机,已完成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本地化渠道布局,这种“毛细血管式”的网络不仅利于订单获取,更让“后市场”服务触达更高效——从日常巡检到紧急维修,可依托本地团队快速执行,大幅缩短服务响应周期,为长周期运维合作提供保障。 亿纬锂能则凭借大额订单推动“后市场”布局深化。2025年以来,其与海外客户签署的储能系统订单量同比大增。亿纬锂能正以“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为核心,强化远程运维平台与本地化技术团队建设,通过全生命周期数据追踪与预测性维护,提升客户满意度,为后续长服务订单积累信任。 从上述订单趋势来看,全球储能“后市场”已经全面爆发,这给中国储能无疑带来了更大机遇以及挑战。也有行业人士认为,未来或许会诞生专业的后市场运营、运维企业。但现阶段,在全球储能市场,设备商仍是后市场爆发的首批受益者,同时后市场服务能力也将后续设备商进击全球储能市场的“重要入场券”。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