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产业指数

回顾多家研究机构最新研报,展望2023年储能产业链上市场机会

2022-12-30 19:38:07 来源:中国储能网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2022年12月1日,西部证券报告《行业东风将至,新型储能其兴可待》指出,独立共享储能可有效解决当前新能源分散配储利用率低等弊端,其市场地位逐渐明晰,独立储能已成为我国大储发展的主流商业模式。独立共享储能在2022Q1-Q3新增新型储能装机中占比已提升至37%,在2022年1-10月中标量占比达 64%(不含集采),充沛的中标量将助力我国储能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大型光伏电站配储为2023 年行业需求重要拉动力,预计2025年,我国储能需求86.9GW/274.4GWh,2021-2025年CAGR为91%/116%;全球需求222.7GW/656.6GWh,2022-2025年CAGR为89%/110%。

2022年12月11日,中信建投证券报告《电力系统中的灵活性资源将面临长期紧缺状态》指出,我国电网投资已经冗余,而电源投资亟待“补课”,灵活性资源面临长期稀缺性,不过灵活性资源多种多样,为互补而非替代关系。各灵活性资源自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并非“包打天下”。通过灵活性电源产业链市场空间测算,电化学最大,其他品种具备百亿级别空间。电化学储能2030年可至TWh 级别,市场空间过万亿。预计全球电化学储能2022年新增约85GWh,2023年新增约171GWh,2025年新增390GWh,2030年新增 1580GWh。其中:中国2022年新增约25GWh,2023年新增约49GWh;美国2022年新增约 23GWh,2023年新增约52GWh;欧洲2022年新增约20GWh,2023年新增约42GWh。

2022年12月13日,华创证券报告《储能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指出,双碳背景下,储能为能源结构转型所催生,行业刚需特性显著,高增速已逐步成为市场共识。国内大储处于行业发展初期,规模效应尚未形成且成本投入前置,盈利能力尚不明显。后续在政策、技术、 规模等多因素共振下,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强。2023 年最看好的储能方向是EPC、PCS、储能电池,以及温控环节。环伺全球,欧洲户储渗透率仍然较低,品质与品牌是 C 端消费者重点关注的要素,行业仍有较大空间;美国储能在IRA 法案后,有望继续迎来十年的繁荣期,特别是独立储能有望在短期内迎来快速增长。

2022年12月15日,东亚前海证券报告《锂电行业研究框架》指出,磷酸铁锂产能扩张、需求向好。2017-2021年,磷酸铁锂产量从7.7万吨上升至44.7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27%;2022年1-9月产量继续上行,达到64.97万吨,同比增长120.76%,主要系下游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以及新型储能行业迎发展机遇,为磷酸铁锂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2022年1月-11月,我国磷酸铁锂行业开工率始终处于86%以上,其中2022年11月行业开工率为94.77%,位于历史高位,表明我国磷酸铁锂行业高景气。

2022年12月17日,中邮证券《2023年度储能行业策略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储能总需求预计达到117GWh,增速58%,其中:中国+51%,美国+42%,欧洲+93%;2023年全球储能总需求达到188GWh,增速60%,其中:中国+94%,美国+57%,欧洲+35%;2024年全球储能总需求达到285GWh,增速52%,其中:中国+73%,美国+49%,欧洲+37%。对我国而言,未来随着能源体系丰富多元,以及整体电力改革持续推进,上网端电价浮动将促进储能行业发展。在储能产业链最紧缺的PCS芯片环节上,预计2022年,我国IGBT行业产量将达到0.41亿只,需求量约为1.56亿只,自给率26.3%。

2022年12月18日,海通国际证券报告《光热储能新模式,发展指日可待》指出,光热储能重回视野,度电成本有竞争力。光热储能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假设和测算,未来西北光伏大基地项目,75%左右大基地将配置光热,配置比例11%。则十四五光热新增市场容量约为987亿元。由于光热发电可以配置储热系统,光热发电机组可以没有光照的条件下稳定发电。如果储热系统的容量足够大,机组可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光热电站可以实现与光伏不同的稳定发电。2021年熔融盐储热的全球占比为1.6%,未来或成为辅助服务市场的优等生。

2022年12月19日,国泰君安证券报告《传统温控稳健发展,储能温控开启高成长》指出,温控系统传统下游应用广泛,其中工业制造、通信基站领域稳步增长,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领域保持高增。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储能需求日益增长,电化学储能电站装机占比提升带动温控系统需求旺盛,预计2025年我国储能温控市场有望达到68.74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或将高达 64.03%。值得一提的是,液冷有望成为储能温控主流技术路线,预计2025年液冷渗透率有望达50%。目前温控市场仍以风冷系统为主,主要由于其成本较低且结构简单易用,在散热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储能电站得以广泛应用,预计2022年风冷系统占比或达到85%。液冷系统冷却效果较风冷好,全周期成本低,有望在大型储能电站快速得到应用。随着 2023年储能项目大规模建设,储能温控将加速落地,推动温控厂商业绩放量,估值有望进一步抬升。

2022年12月21日,国海证券报告《电化学储能研究框架:以中美欧为例》指出,强制配储是当前我国储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储能政策已在边际改善新能源配储成本压力。国内储能商业模式仍处完善期,成本竞争仍是各环节竞争核心。美国储能行业存在明显的垂直整合趋势,上下游纷纷进入集成环节。国内企业参与美国储能市场主要集中在设备供应,集成商是切入美国储能市场的重要入口。随着美国市场新进开发商增多和集成商去中介化趋势,国内储能集成商有望迎来更多机遇。国内电池环节竞争优势明显,其它环节或有望通过直接出海迎新发展机遇。在欧洲,随着光伏持续发展及其渗透率稳步提升,户用光储一体化预计将成为各国户用光伏发展的主流方向。预计户用储能市场2022年实现翻倍以上增长,2023-2025年后维持高速增长。其中,小电芯、高压化是户用储能产品发展重要趋势,小电芯短缺有望逐步缓解。

2022年12月25日,东方证券报告《大型储能电站集成技术趋势》指出,大型储能系统集成技术路线百花齐放,集中式、分布式、智能组串式、高压级联和集散式各有优势,均需围绕安全、成本和效率进行技术迭代。特别关注的是,随着集中式风光电站和储能向更大容量发展,直流高压成为降本增效的主要技术方案,直流侧电压提升到1500V的储能系统逐渐成为趋势。而高压级联方案采用SVG的拓扑结构,具备安全性、一致性和高效率等优势,系统无需升压变压器,现场实际系统循环效率达到90%。

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要统筹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前置安排关键政策和制度,包括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想必在良好的政策氛围中,我国储能产业链和供应链将迎来更加匹配合理的营商环境,规模化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链上企业之间的战略协作会更加稳固,产业活力持续迸发,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成本优势得到更好发挥,储能价值投资获得更高回报。

作者:何卓新 来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