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与研究

观点与研究

赵天寿院士: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不同时长、高安全的储能技术

赵天寿院士: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不同时长、高安全的储能技术

“要建立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不同时长的储能技术,从分秒级、小时,甚至跨季度、跨年的储能技术,只有各种时长的储能技术成熟了,我们才能建立完整的新型电力系统。”赵天寿说。 [详细]

摘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措施。电力需求响应从需求侧着力,是协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低成本战略路径。我国电力需求响应实践自华东起步,陆续向十

2022-06-19

随着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地集中式风电光伏装机大幅增加,风光发电量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消纳压力进一步增大。□“十三五”期间,火电灵活性改造、抽

2022-06-19

李相俊, 马会萌, 姜倩(新能源与储能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92)摘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行业服务碳达峰、碳

2022-06-18

储能行业发展再获政策支持。6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新型储

2022-06-16

万亿储能的“掘金潮”
202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的崛起,与之相关的储能行业也备受众人瞩目。储能为什么重要?各行各业的人对此或许有不同的观点,但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储能是发展

2022-06-10

政策驱动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目标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3.3万亿千瓦时左右。《规划》提出,加强可再生

2022-06-06

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新型电力系统下的一种重要业态模式,近期中央关于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多个文件和规划也都提倡这种模式的发展,许多省份也纷纷提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十四五规划或

2022-06-06

长时储能 未来可期
随着全球电力系统脱碳进程加速,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及电量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可靠电力支撑的时长需求不断增加。2021年,长时储能开始进入大众视线,并迅速引发技术研究和

2022-06-06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储能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
能源利用是我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作为流程工业的典型高排放行业,即化工、钢铁、有色、建材工业过程的二氧化碳(CO2)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的近 40%,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

2022-06-02

关于电池储能系统的业务场景的思考,我计划从一个销售角度整理三篇学习随笔,谈谈在储能系统在强,弱电网点和微电网下的业务关键路径。1.如何定义 “强”电网点和&ldqu

2022-05-30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比重将快速增加,储能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从应用场景看,以调频为代表的辅助服务领域成为重要应用形式,通过可再生能源

2022-05-29

埃隆-马斯克在2016年的一句名言中,将太阳能和储能描述为“像花生酱和果冻一样”的组合。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3月发布的数据,在未来两年计划部署在美国公用事业服

2022-05-29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