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
储能中国网获悉,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在上海开幕。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分论坛上,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绍武在特邀报告中表示,新型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必须的战略性技术,面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储能产业链高度专业化,细分程度超过了高压直流输电,产业基础自主可控,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他同时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储能的发展缺乏系统性规划,需求规模和建设布局缺乏科学的引导,与电力系统多维度的需求融合有待加强。当前,对新型电力系统特性规律、系统调节能力需求、新型储能需求的认知深度滞后于新能源迅猛发展的形势。同样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投资回报挑战,新型储能电价机制的缺失,不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质量升级挑战。储能安全不是单纯的消防安全,而是贯穿本体安全、过程安全、消防安全、涉网安全各环节,需要全链条强化安全性,对新的技术规则、新的技术认知要尽快标准化,有一部分要形成强制性标准。目前国内市场内卷式竞争比较严重,低价中标、过度竞争的现象频发,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高质量标准的供给不足需要特别关注。 王绍武总结道,新型储能的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供需协同、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质量升级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行动,从源头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实践表明,充分发挥大电网的作用,工程拉动、需求引领、平台支撑、电力市场驱动“四轮驱动”,可以有效集聚创新要素,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新能源高渗透场景下,新型储能可以提供几十到百毫秒级的快速调节能力,未来将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需要加快研究布局。 实践证明,电力市场是激活新型储能价值的有效途径,可以驱动新型储能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演进,引导补足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缺口。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