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
储能中国网获悉,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在上海开幕。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分论坛上,国家电网公司总工程师孟庆强在特邀报告中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国网经营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7624.3万千瓦/1.81亿千瓦时,华北、西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分别占全国29.7%、25.7%。上半年,国网经营区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564小时,同比增加105小时。新型储能电站参与市场规模逐步增加,近三成电站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以参与调峰市场为主。新型储能在电力保供及新能源消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同时提出,新型储能建设多为保障新能源利用率为目标,规划建设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储能与新能源、储能与其他灵活调节资源需要统筹规划、独立储能建设布局有待科学引导。新型储能应用价值尚未充分发掘,独立储能目前只参与了日前市场,实时现货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范围受限。此外,当前辅助服务市场品种单一,补偿力度偏低,无法全面反映储能的快速调频、爬坡、容量、惯量、黑启动等多重价值。国家尚未出台针对新型储能的容量补偿机制,储能缺乏长期、稳定的市场化收益。国家政策提出将电网替代性储能成本收益纳入输配电价,但尚未出台可操作的政策。 孟庆强强调,面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安全挑战和灵活性调节需求,迫切需要大容量、长时、高安全可靠性储能技术发挥重要作用。新能源大基地送出、局部电网供电保障、特高压线路输送能力提升等应用场景,对储能提出了暂态电压支撑、惯量供给、故障穿越等一系列的安全保障相关技术性能要求,但行业安全标准与管理仍需完善。 孟庆强表示,实现新型储能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学界、社会等多方面协同发力,重点从规划建设、安全管理、政策机制、技术攻关等方面共同推进。加强新型储能统筹规划,合理疏导新型储能的成本,强化新型储能的安全管理,加快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的攻关。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