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日前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比《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新增提及构网型储能,方案提出“加快推动构网型储能应用,提升新型储能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支持能力”,明确构网型储能的落地应用场景与技术创新方向。政策的出台必将进一步激发构网型储能发展潜力,2025年有望迎来爆发性增长。 构网型储能技术可构建起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稳定运行的电压源,采用与同步发电机类似的控制策略,给电网提供必须要的惯量支撑和电压支撑,解决短路比低的问题。 01 构网型储能成为“刚需” 随着我国“双碳”工作的稳步推进,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设备并网大幅增加,以传统同步电机为主的电力系统向含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电力系统转变,新能源并网安全稳定运行问题日益突出。构网型储能成为解决“双高”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问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沙戈荒”地区第一批大型风光基地的大规模并网,西北地区为解决稳定性问题,成为构网型储能的主要需求方,据统计,2024新疆构网型储能项目规模超过130万千瓦,在全国遥遥领先,且全球单体最大的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也在新疆落地。西藏构网型技术应用快速发展,2024年共建设构网型储能容量60.8万千瓦/252.2万千瓦时,构网型储能技术在拉萨、那曲、阿里等市(地)的落地应用,为西藏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清洁能源消纳提供了有力支撑。 02 系统需求推动技术创新 随着构网型储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构网型储能技术已成为储能企业角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24年以来多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构网型储能产品竞相发布,示范项目不断刷新规模记录、突破场景限制。 2024年8月阳光电源集中式储能变流器一次性通过业内权威机构的构网性能测试,成为行业首家组串式、集中式储能变流器均通过构网认证测试的企业。该技术在广西涠洲岛储能黑启动项目成功应用,通过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多能互补的海上油田群智慧电力系统,为海岛居民解决失电难题。 2024年4月华为数字能源推出全球首款风液直冷工商业储能产品,系统通过构网型并网算法,最大可支持1.3倍过载,有效降低初始投资。该系统在新疆哈密华润咸水泉电站25兆瓦/100兆瓦时构网型储能项目中完成全球首个百兆瓦时级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性能测试,后续又在青海、西藏等地多个构网型储能项目成功应用。 03 示范落地加速场景扩展 2024年构网型储能应用加速落地,在应用场景上,构网型储能技术尤其适用于新能源比重高、电网稳定性要求严格的地区。 微电网中的构网型储能系统与分布式能源相结合,可实现孤岛运行,提升薄弱县域和偏远地区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2024年8月,江苏镇江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成功实现独立供电,确保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微电网内的负荷不失电。 独立储能项目中构网型储能可缓解区域调峰调频困难和电压支撑能力不足问题,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2024年11月,全球单体最大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新疆克州300兆瓦/1200兆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全容量并网送电成功,同月,西藏开投色尼区达嘎普100兆瓦/400兆瓦时独立构网型储能电站正式并网送电,独立储能电站的建设对于提升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清洁能源利用率、保障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沙戈荒等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中的构网型储能可抑制宽频震荡,提高暂态稳定性。2024年12月国能宁东曙光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电站完成了全球首次百兆瓦级构网型储能黑启动和人工短路试验,今年1月天山北麓基地6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面向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构网型储能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项目实施与储能系统采购项目招标,规划建设150兆瓦×4小时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为构网型储能系统提升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建设寻求优化方案。 04 政策支持助力规模化发展 随着示范项目的不断落地,国家和地方对于构网型储能的支持政策也在不断加码。2023年10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表示支持构网型储能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具备条件地区推广构网型储能等新技术。同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三部门共同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推进构网型技术应用,根据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需要,选择典型场景应用构网型控制技术,具备主动支撑电网电压、频率、功角稳定能力,以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2025年,受到需求和政策的强力驱动,从跟网型到构网型的技术转变已成为行业共识,新能源发电系统由“被动跟网”走向“主动增强”,为新能源更高比例上网提供坚实支撑。在全国及各地政策支持下,构网型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产品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将推动技术的不断创新。 来源:风光储融合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