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能源新材料动力电池储能
你印象里的桐庐是什么样的? 是文人书信里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还是经济分析里的高速发展、巨头林立,坐拥快递业半壁江山?或许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种印象构成了多数人认知中的桐庐,然而,昨天的一场盛会,却释放出了一个全新信号,让更多人看到了桐庐更多元的可能性。 5月17日,桐庐县举办2022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项目推进大会,会上共集中签约1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247.15亿元,涵盖新能源、新材料、快递物流、医疗器械的多个领域。从项目投资规模来看,十大项目投资均超亿元,其中,吉利动力电池项目与浙江桐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尤为突出,总投资额分别为75亿元与100亿元。 不少人开始从“新能源”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桐庐,然而倘若聚焦更细处,“储能”可能才是最核心的关键词。 携手巨头 完成产业链填空题 犹记得在2022年桐庐县“新年第一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壮大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四大产业,并亮出各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如是清晰的“作战图”下,刚刚成立不久的新能源(产业招引)专班动作也愈加紧锣密鼓。 “我们一直强调,赛道非常重要,缺什么要补什么。”王海琪是新能源专班的成员之一,她表示,新能源电池储能一直以来是桐庐新能源产业的空白处,这次算是完成了这道填空题。 然而,吉利动力电池项目的签约落地意义远不止于此,王海琪谈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桐庐已经有很多配套企业,其中也不乏英飞特等专精特新企业,但(吉利)这种龙头的,可以带来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企业的入驻还是首次。”这不仅让电池储能板块成为桐庐新能源产业的新热点,更重要的是,龙头企业的选择也让即将招引落地的项目与企业更添一份信心。 吉利动力电池项目 的确如是大项目的落地之于地方发展,往往有“一子落而满盘活”的重要意义,也正因此,其商榷敲定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吉利动力电池项目从招引伊始到签约落地却仅仅用时一月余,在效率上远远赶超多年前招引视觉智能龙头企业海康威视的历程。 这样的高效,离不开专班厚植营商环境,不断将“筑巢引凤”的理念落到实处的努力,也离不开专班特别的专人跟办机制,“一跟到底,不落地就不‘松绑’。”王海琪介绍,新能源专班的原组长是王建波,在4月初就已转岗调任,却仍旧完整跟进服务吉利动力电池项目招引全程直至落地。 虽已到了新岗位,但在对话问及项目相关事宜时,王建波依然饱含热情,在她的介绍中:“(当时的招引)几乎是一拍即合,一切都很顺利。”因为“地等企业”的空间保障也是桐庐在新能源招商上的一大优势,像是吉利动力电池项目,规划建设年产能12GWh动力电池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计划打造以动力电池产业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总占地面积约450亩,“(估计)在7月底、8月初就可以拿到地,规划约18个月左右建成并投产。”王建波说。 剑指储能 开启“加速跑”模式 吉利动力电池项目之外,百亿级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同样吸睛。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曾下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要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将近目前装机规模的10倍,想象空间巨大。 未来的储能技术主要有四大方向,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和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即将水抽到高出,需要时再利用水力发电,这种储能方式容量大,循环次数也很高,但是对地形要求较高。放在桐庐,这一限制条件也成了优势。 其实,桐庐利用地势起伏大等优势布局水电由来已久,可以一直追溯到1958年富春江七里泷电站大坝正式开工兴建。60年代初,郭沫若在视察此地时曾留下诗句:“横斩溪流七里泷,半江大坝已凌空。阻拦水力磨成电,灌溉山田以利农。” 这一水电站的建成带动周边富春江水工机械总厂、富春江电厂等诸多配套厂房迅速建立,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国企改制,人才流出,更是迎来了一个桐庐民营水电产业的高光时刻,也成长出了桐庐首家上市公司——浙富股份等一批代表企业,也吸引了日本东芝的布局。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据桐庐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富春江镇的浙富股份、东芝水电等为代表的水电产业正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高速发展之外,桐庐以开发区的金贝能源、艾罗能源等核心企业为代表的光伏产业年产值已近30亿元;以英飞特、湘滨电子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正在形成,均已初具规模。 虽然,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设备制造偏单一,产业模式偏传统,桐庐并未抓住先发优势,在早期打响“新能源重镇”名号,即便后期有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加持,也并未实现真正的产业化、集群化和高端化,但这场大会签下的两大新能源储能相关项目或许是一个转机,或将摁下桐庐新能源产业“加速”键。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新能源是一个很广阔的市场。”桐庐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桐庐,已经躬身入局,“(产业发展)正处于一个上升的、快速发展阶段。”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